不让垃圾入海 守护一片蓝海
——记岱山县长涂镇金银渔嫂协会会长胡松素
王倩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0月17日 第 02 版 )
□记者 王倩倩
“侬船靠岸了?好哦,阿拉马上过来!”近日,岱山县长涂镇金银渔嫂协会会长胡松素接到浙岱渔10019船老大金波的电话后,立即带上3名渔嫂赶到长涂中心渔港,回收了该船积攒多日的塑料瓶、废电池、废弃渔具等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自2020年4月金银渔嫂协会在全市率先发出“海洋垃圾带回港”倡议以来,胡松素始终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大力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知识,并通过编织渔网垃圾袋、电池以旧换新让利、旧蟹笼补贴、定期晾晒分类成果等举措,调动渔民回收利用海上垃圾的积极性。
从最初的19艘到现在的82艘渔船,越来越多的渔民主动把海上垃圾收集起来,带回陆地上统一处置,实现了“满载鱼货归来,不让垃圾入海”。“以前很多渔民出海作业时,常会往海里扔生活垃圾和一些坏了的捕鱼工具。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基本上不会再这样做了。”胡松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年多来,当地渔船至少带回100吨海上垃圾。
去年11月,胡松素牵头协调金银渔嫂协会与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小蓝之家”,采用数字化技术对海上垃圾进行源头控制、低碳回收、高值利用,实现海上垃圾闭环治理,走出了一条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联动的海上垃圾治理新路子。
在“小蓝之家”仓库,记者看到,几名渔嫂正将回收来的塑料瓶进行分拣并去除杂物,然后送入压缩机打包成一块块25公斤重的长方体。这些更加精细分类打包完的塑料垃圾,将被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制作成潮流服饰、文具等。
“我们还聘请了50周岁至68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户、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当‘海洋清洁工’。”胡松素告诉记者,渔船主动带回垃圾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减塑”行动,促进海上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助力美丽海湾建设。
在胡松素带领下,金银渔嫂协会还经常开展送戏下乡、家政服务、政策宣讲等订单式服务,有效弥补海岛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升渔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伏休禁渔期,胡松素组织渔嫂,邀请船老大一起座谈,聊聊渔业安全生产心得。渔嫂们还发挥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长,创作演出“渔嫂+安全”文艺节目,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渔业安全生产知识。
“我将持续发动身边的渔哥渔嫂,一起争当‘蓝海守护侠’,为建好生态海岛、服务海岛百姓作贡献。”胡松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