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秉持“修旧如旧”理念,回收利用老建筑材料,石雕木雕力求复古,引入一批老字号店铺
定海古城微更新工程突出“细节还原”
朱丽媛 沈贤斌 陆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0月17日 第 02 版 )
图一
图二
□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沈贤斌/文
记者 陆炳 /摄
本报讯 五六十年的青砖,百年历史的石条、石板……在位于定海区环城东路砚池段的古城微更新项目“文房四宝园”内,随处可见历史的痕迹。
“我们坚持绿色低碳建造方式,秉持‘修旧如旧’理念,对部分老材料进行了回收利用,在尊重文物原样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和开发,尽可能地保持古建筑‘原汁原味’。”定海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现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年底,“文房四宝园”项目可完成总工程量的80%。未来,重新修建的奎光阁、钟书楼、文笔峰将与砚池等文物一起,延续古城文脉,提升城市品质。
记者在现场看到,先行段屋面结构已见雏形,预计本月完成主体建设。仿古建筑的围墙石板上、窗石裙板等,留有青苔等痕迹,透着年代感。“这些石块是从原先的老房子里拆下来的,屋顶上的瓦片也是。”说起部分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从事古建筑维修20多年的现场工程组组员高誉鹏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除了原先在砚池区块拆除过程中回收利用的大量青砖外,他们还从宁波、台州温岭等地搜罗了一批老旧石板、石条等用于项目建设。
定海古城微更新施工范围涵盖中西大街、东管庙弄、东大街、留方路等4个历史文化街区,占地约0.6平方公里。其中“文房四宝园”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8781平方米。“在微更新过程中,我们主打‘抠细节’。”定海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现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内古建筑的门窗尺寸及样式、大门雕花、门头样式等都有讲究,“前期我们考察了王家大院、许氏民居等明清时期定海老房子的建筑样式,哪怕是一个地漏样式都力求‘复古’。”在施工现场,石雕师傅正忙着雕刻柱础(图一);在木雕工厂,来自江西的非遗传承人陶根标和徽派建筑木雕师傅对门楣、窗框等细心雕琢(图二)。施工单位古建筑工程师朱伟杰介绍,雕刻的图案参考定海老宅的样式,用吉祥的成语或是历史典故等进行呈现。
采用微更新理念,审慎推进小地块、渐进式有机更新,定海古城微更新一期项目充分保护和延续以文保点、历史建筑为主要载体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据了解,施工现场有200多人同时赶工。目前“文房四宝园”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文笔峰已完成重要构件安装,预计10月基本完工;先行段将于10月完成主体工程;作为核心的奎光阁也将于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明年5月完成施工。
记者了解到,定海在古城微更新推进过程中将注重特色民俗、传统工艺等业态布局,计划在相关区块引入一批“老字号”店铺。同时也将引入创意餐饮、特色零售、文创空间、公共展览等多元业态,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打造充满历史魅力与时代活力的特色文化街区、文化地标和城市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