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中秋,情系十六

力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0月15日 第 02 版 )

  □力女

  中秋,那一轮满月,如铜镜高悬在湛蓝的夜空,我抬头仰望,月如水一般清澈。圆圆的月,她祝福着团圆的亲人,也寄托着对离去的亲人的思念。

  中秋之夜,我依然如故,将小圆桌摆放在楼房的阳台上,再在圆桌上摆上一盆各色月饼,思念已故的亲人。   

  月光朦胧而充满情思,我情不自禁想起了父亲戒烟供我读书的情景。

  那是1960年的八月十六中秋节,早饭后,突然,父亲提出他要“戒烟”了。至此父亲的吸烟史已有二十多年了,而且他烟瘾严重,每天最起码要抽一包,有时候甚至要抽上两包。一日三餐,饭后那支烟是必不可少的。我小时候看着父亲吃完饭后,习惯地从衣裳“表袋”里抽出一支烟来,“唰”地划燃火柴,慢慢地点燃,两指夹着,一口一口缓缓地吸着。烟的烟,从他的鼻子孔中冲出来,有时从口中“呼”的一声吐了出来,长长的,浓浓的……一支烟一直吸到要烫着手指了,还舍不得丢掉。那个时候的香烟是没有过滤嘴的,他接着拿出小烟斗,把香烟屁股插在小烟斗上,继续吸,直吸到烟在烟斗里成了灰,他这才叩叩小烟斗,罢了。

  我祖母问他:“你为啥要戒烟?”父亲淡淡一笑说:“供儿子上初中读书嘛!”

  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在合作商店工作,一个月收入只有三十多元钱,要供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但父亲总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能供我和弟弟读书。

  因为他们这一代人,年少时贫穷无法进学堂读书,一辈子不识字,他总是说:“不识字、不识算,做人呆一半。”

  父亲说戒就戒,即便这一天是六横人的中秋节。戒烟,对烟瘾严重的父亲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需要经受一场严重的“考验”,需要一次“脱胎换骨”。

  那天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母亲将买来的月饼分给我们,每人一个。父亲感到乏味就把自己的递给了祖母,我看到父亲像是掉了魂似的,萎靡不振,祖母和母亲也把月饼放在小方桌上,呆呆地端坐着。这情景下我也不想吃月饼了,拿在手里,两眼直视着父亲。只有弟弟边吃着月饼,边嚷着要祖母讲“吴刚伐桂”。可祖母看到父亲如此精神状态,也提不起精神,那年的八月十六中秋节我们家是在沉重的气氛中度过的。

  每餐饭后,我发现父亲与往常一样,依然习惯地把手伸进“表袋”去取烟,但过了好一会儿,只拿出那个小烟斗,放在嘴里拼命地吸着,原来在烟斗里还留有一股烟味,能缓解一下他的烟瘾。刚戒烟的日子对父亲来说真是度日如年,小烟斗的烟味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消失了。那怎么办?最后,还是祖母想出法子,买些糖果,放在父亲的“表袋”里,当父亲要拿烟时就拿出糖果吃,来缓解烟瘾。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一番痛苦折磨,父亲终于把烟戒了,为了表明与烟彻底决裂,他要把那只“小烟斗”扔掉,我舍不得,就把那只“小烟斗”珍藏起来了。

  光阴似流水,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现在也退休了。每每拿出那只小烟斗,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父亲那痛苦戒烟的情景来,我一辈子不会忘却父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

  每当我在工作中受到挫折,或是生活上碰到困难时,那只“小烟斗”就会给我勇气,就会催我奋进。          

  “人活着,需要一点精神。”这就是我从父亲的戒烟中领悟到的一个真谛吧。

  中秋月,月澄明。心心念念不相忘,年年岁岁望月情。我和皓月相对而坐,月光如父亲的目光轻拂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