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丁友良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0月12日 第 03 版 )
□丁友良
当前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其中“学思想”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重要会议上就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转变社会治理理念。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引入了“社会治理”的全新概念以后,我国的社会管理开始从之前的“管控”和“管制”理念向“治理”理念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一元主体到多元主体转变。即汲取西方学者提出的“治理”(governance)思想,借鉴其多中心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等核心理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党委领导下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共治。二是从消极管理到积极治理转变。即从以被动防范为手段、以维护现状为目标,转向以主动的建设和变革为手段、以改善社会的状况和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为目标。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通过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新理念。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又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也即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就是要在传统的专项治理(在特定时期为解决特定问题,针对特定内容和对象,集中人员和精力,开展集中打击或整治)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社会治理方式。所谓系统治理就是要在党委的领导、政府的主导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下形成社会治理的系统合力。所谓综合治理(综合施策)就是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道德、科技等多种手段。所谓依法治理就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所谓源头治理就是要将处置社会矛盾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深层次问题。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从而来“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健全社会治理制度。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更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即社会治理制度的核心要素是“共建共治共享”。所谓“共建”就是要鼓励、引导、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建设,共同推进社会事业;所谓“共治”就是要充分调动各类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培养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引导公民增强主人翁精神,有效动员和发动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所谓“共享”就是要把社会治理的成果让所有参与者共同分享,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关键就是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基础涵盖民生保障、矛盾化解和安全保障。为此,一是要立足老百姓实际需求,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夯实社会治理的民生基础。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要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良好局面的关键。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建立健全综合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除了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外,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总之,只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径和方向不断探索前行,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