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露天电影

余墨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17日 第 02 版 )

  余墨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中,总有一些东西沉淀下来,比如露天电影。8月25日《舟山日报》报道,近日在定海区白泉镇星马村,舟山数字电影有限公司白泉电影队播放一场公益露天电影,吸引了大批村民前来纳凉观影,丰富了乡村夜生活。似曾相识的观影场景,今非昔比的放映质量,生生不息的露天电影刷新着一代代人的快乐体验。

  同一天《舟山晚报》报道了暑期电影票房火爆的新闻:截至8月22日18时,舟山暑期档票房(含预售)已达2081万元(含服务费),共出票52.2万张,平均每天有6000余人观影,在同期票房历史排名中位列第三,有望超过2019年的2131万元。这边厢大小影院挤挤挨挨,那边厢露天电影热热闹闹,既体现着城乡电影市场的同频共振,也表现出城乡居民的不同观影需求。

  露天电影不可能有真金白银的票房,但却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村民的精神生活,这或许正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不可否认,露天电影的观赏效果比不上设施考究的影院,有时甚至还伴随着嘈杂之声。不过,露天电影不仅不要钱,还在家门口,男女老少尽可以自由自在地共享观影之乐,这样的高性价比显然是影院无可比拟的。毋庸置疑,假如没有露天电影,很多农村老人就不会专门进城去消费一场电影。

  现如今,电影产业日益繁荣,但影片质量良莠不齐。常常是,影片尚未上线,宣发炒作已热火朝天。很多时候,人们满怀期待地买票进了影院,最终看了“烂片”难免赔了时间又折钱,于是大喊上当。相比之下,露天电影却“骗”不了观众。觉得不好看,大家就当消暑纳凉,反正也不给钱。不耐烦了,干脆拍屁股走人。也正因如此,为了避免尴尬,露天电影放的往往都是精心挑选的雅俗共赏的经典大片。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共同富裕既要物质富足、又要精神富有,露天电影显然是文化下乡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露天电影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有不竭的草根需求,而除了文化部门送片下乡,村民置办红白喜事也习惯于放一场电影酬劳乡亲。显而易见,相比于城里影院新片不断,乡村的露天电影还显得过于稀疏,难以满足广大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赋强露天电影的供给侧,就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力量,把更多的新片好片送到村民的家门口。

  繁荣文化既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高档影院和露天电影同样应该相得益彰。事实上,很多人的“电影生涯”都是从露天电影开始的。可以相信,随着观赏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家门口的露天电影走向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