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波:服务大发展 志当“解题者”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16日 第 03 版 )

  □驻嵊泗记者 胡园园

  通讯员 余林

  8月29日,阴有雨。下午3时许,走进位于小洋山岛洋山综合管理服务大楼7楼的洋山开发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办公室,刚从建筑工地回来的唐平波正在低头整理办公桌,身上还穿着被雨水部分打湿的衬衫。

  各种书籍和资料铺满了桌面,《港口规划与布置》《土地管理一本通》《保税物流实务》《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墙角的小矮柜上,叠了高高一摞不同类别的书籍。

  “小洋山区域位于洋山特殊综保区,是国内开放层级最高的保税区域,我们要用好这一绝对优势,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唐平波坦言,从县区发改部门一把手到洋管中心担任领导,他需要提高的除了知识储备,还有政治站位。一切为了小洋山岛的发展,要为县区长远发展谋利益,更要让国家战略更好落地。

  今年,小洋山岛上2个百亿以上、3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眼下的小洋山岛是一片建设热土,到处可见规模宏大的施工场景。

  在唐平波眼中,这是小洋山建港后的第二次重大发展机遇,意味着小洋山岛的又一次出发。“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小洋山在建的项目服务好,以最优营商环境举措服务重大项目,全力保障、拔钉清障。”唐平波定位清晰。

  今年上半年,小洋山区域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54%。这其中离不开唐平波和他领导的“服务团队”的“强势助攻”。

  有魄力有能力

  为企业省时省钱

  “温文尔雅,说话不紧不慢,有想法、肯吃苦,更像一位‘学者型’干部……”和唐平波打了半年交道,申能洋山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董秘吴磊对他是实打实的佩服,“不要看唐主任是县里派出的干部,但他的魄力和能力我们有目共睹。”

  吴磊的“佩服”源于唐平波为他们处理的两件事:

  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位于洋山深水港沈家湾作业区,总投资约17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码头工程、接收站工程和输气管道工程。其中,输气管道总长67公里,陆上部分总长近10公里,沿线涉及5家企业。

  考虑到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风险,相关的企业并不愿意为其“让路”,因此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前往多个相关利益方协调数次,次次都吃“闭门羹”。

  了解到企业的难处后,唐平波自告奋勇帮企业协调沟通,多次召集所有相关企业共同研究陆上管线路由方案,摆出专家的意见和规范的要求,消除企业思想上的障碍,协调各大项目建设的平衡点。唐平波还提出采用新老两条输气管道同沟敷设一次性施工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对其他项目的影响。8月25日,所有相关利益方都签署了同意函,工程陆上管线路由方案初步设计评审会顺利召开。

  此外,针对天然气管线海上段与现有的海上风电管线交越问题,唐平波陪同该企业领导特地前往对方企业总部“登门拜访”,提出采用水冲式沉缆敷管方案,直接帮企业省下海上定向钻作业需要的2000多万元资金并缩短三分之二工期。

  让吴磊佩服的另外一件事,是唐平波靠经验和智慧帮企业顺利解决了码头工程施工涉及的海底电缆迁移问题。

  “按照正常的海底电缆迁移流程,单单审批环节可能就需要半年,这对我们施工是极其不利的。”吴磊补充说,“唐主任建议我们换‘迁移’为‘抢修’,并同步提交电缆迁移的相关申请,他这样一说,我们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目前,项目一切进展顺利。1至6月,已完成投资15.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6.5%。

  不怕烦不怕难

  一切围绕项目转

  海面上,船机轰鸣,昼夜施工;陆地上,堆场预制,一刻不停。

  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投资513亿元,是浙沪两地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合作的示范性实体项目。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没有唐主任的帮忙,我们可能到现在还没正式施工。”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陆域形成项目经理夏宪忠说。

  今年上半年,因为用海审批问题,该项目海上施工作业未能展开。在漫长的等待中,洋管中心积极保持浙沪双方的沟通密度,持续追踪用海审批进度。在掌握自然资源部将于6月中旬批复项目用海的趋向后,洋管中心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做好海域政策处理、上级部门对接等相关工作,并进行审批流程模拟预演。

  7月3日,上缴海域使用金;7月14日,获得海域使用权证;7月15日,取得施工许可……短短13天内,唐平波带领洋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业主单位完成审批流程,涉及的资金上缴、权证审批、施工许可几乎都在小洋山及线上完成。

  大到国家政策,小到用水用电,对于项目单位的需求,唐平波从不嫌烦嫌难。“遇到难题,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找唐主任’。”夏宪忠回忆说,项目建设前期方方面面的琐事,都是唐平波主动上门帮我们解决。考虑到外地企业在嵊泗“人生地不熟”,加上交通不便,唐平波落实专人帮企业“跑腿”,尽量让他们“办事不出岛”。

  “项目建设一环扣着一环,一环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这个工程进度。我们要全力保障建设的工程进度,就要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望着眼前繁忙的施工场景,唐平波说心里踏实了很多,希望项目能够尽快投产,让嵊泗早日获益。

  回望到小洋山工作的这段时光,唐平波形容是“升级打怪”的过程,就是不断出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他们也曾遇到过去上海对接工作被婉拒的情况,有过协调会上企业拍案拂袖而去的尴尬时刻,但是只要对嵊泗经济发展有益,他都愿意面对,做个扎扎实实的“解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