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农贸市场生鲜灯规范治理

51家放心农贸市场完成调整

虞仁珂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05日 第 01 版 )

  □记者 虞仁珂

  本报讯  在菜市场看上去很“鲜艳”的肉,怎么买到家就变色了?相信有很多消费者都有同样的经历。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生鲜灯的“美颜”。针对这一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市场监管部门近期以放心农贸市场为试点,全面开展肉类生鲜灯规范治理。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新城高云菜场,这里共有4家肉类摊位,共涉及16盏照明灯。7月下旬,根据市场管理办公室的要求,这4家摊位全部撤下生鲜灯,改用普通的照明灯。

  据场长李厚斌介绍,以往普遍使用的“生鲜灯”是一种带有灯罩的LED光源,灯光的颜色偏红,部分鲜肉出现了“失真”的现象。

  正在买菜的市民胡女士告诉记者,以往生鲜灯一照射,就像是给肉开了“美颜”一样,实际上商品品质不一定和观感相符。现在的普通照明灯,做到肉什么样子,照出来就什么样子,让消费者能更直观地看这个肉的品质怎么样。

  今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七条明确提到,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我们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场管理人员、经营户和消费者代表实地开展肉类灯具实地对比实验,就灯具感官、替换灯具、肉品质量等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地测量,排查出不符合合理计数值的灯具,并全部予以登记和替换。

  截至目前,全市51家放心农贸市场肉类交易区照明灯光已全部完成调整,累计安装符合合理技术值灯具713个,对标整改完成率100%。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舒心消费购物环境。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放心农贸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更具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推进全市农贸市场生鲜灯整治全覆盖,最大限度杜绝消费纠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