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全力优化提升我市营商环境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20日 第 02 版 )

  □记者 葛高蓉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5周年、“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

  在全省新春第一会上,三个“一号工程”成为重要关键词。

  把数字经济做得更强,把营商环境搞得更好,把“地瓜经济”育得更壮。一个月前,我市连续召开三场推进会,全力推动我市三个“一号工程”实现更大突破。日前,《舟山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炉,标志着我市在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聚焦五大环境

  五年力争整体跃迁

  要探索提升路径,最先要明确的,自然是工作的范围与目标。不同于以往相对狭义的以政务服务环境为主的“小营商环境”,本次《方案》,将从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具有舟山特色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范围大大增加,提升“基数”不断变大,舟山要如何打开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突破口?首先在方法上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优化提升我市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短板弱项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瞄准企业之需、企业之困、企业之难,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全力破解普遍性和个性化难题。在许多流程环节的具体操作上,通过数字化手段为破解改革难题提升治理水平赋能,构建集约高效、自主可控、开放兼容的数智支撑体系,努力打造“舟山版”数字营商。

  《方案》为我市定下了“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五年整体跃迁”的发展目标:到2023年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改革各项任务全面推进,打造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进入第一方阵,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进入中游;到2024年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全省影响力的战略性、全局性重大创新举措,总体水平达到全国一流标准;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市,符合国际惯例、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形成,一批改革举措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全市域营商环境整体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明确重点任务

  特色举措“海味”满满

  目标明确后,关键在于如何行动。政务环境作为五大环境之首,是影响市场主体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聚焦该领域,我市制定了“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优化涉企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等8项重点内容,其中既有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老面孔”的继续深化提升,也不乏建立“首席代表”服务制等近期或今后施行的新方案。

  不久前,省委改革办公布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 我市“实施‘四化’举措 推进油气贸易企业规范提升发展”案例成功上榜。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案例中,我市以政务服务增值化、多跨监管数字化“两条主线”,实现油气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优化自贸区油气贸易整体营商环境,为国家油气贸易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贡献舟山经验。

  《方案》中,围绕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环境,我市提出30余项重点任务,数百条具体措施,其中满是舟山特色、舟山元素、舟山方案——

  坐拥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面优化提升法治环境)行动中,我市将推进海洋大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加强特色领域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优化提升市场环境)中,推进海洋数据产业大脑建设,探索建立海洋数据产权制度和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制度,推动海洋数据资源要素化、产品化、服务化,也具有浓浓“海味”; 在提升物流通达能力(全面优化提升经济生态环境)行动中,《方案》要求进一步提升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能级,创新江海直达“运力池”,深化“江海联运在线”数字化平台建设,同时推进甬舟海事核心港区船舶交通流一体化管理、港作船“一港通行”……

  保障《方案》顺利实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舟山已成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专班,将持续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领域强化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和宣传体系,坚持对标一流、共建共享,谋深谋细各项目标任务和改革举措,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