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明村黄杨尖村:

“文明指数”转化为“幸福指数”

汪超群 滕忠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20日 第 02 版 )

  □记者 汪超群 通讯员 滕忠平

  本报讯  依托数字化监管平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优化便民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近年来,普陀区展茅街道黄杨尖村以建设省级文明村为抓手,不断创新举措、丰富载体,有效推动文明实践持续深入开展。

  黄杨尖村垃圾分类体验馆里,墙上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着垃圾分类监管大数据驾驶舱,当日全村垃圾分类统计、分类指标、总体准确率、可回收利用率等关键数据一目了然。保洁人员将配有芯片的垃圾桶拿到转运车上,用芯片卡一扫,户号、姓名、当前积分、垃圾类型、净重等信息就显示到电子屏上。垃圾最终被运到街道垃圾减量综合利用站,在智能卡停车场系统里进行称重比对,确保精准回收,资源化利用。以前村里垃圾分类难、清运难、处理难,如今家家户户践行垃圾分类已成文明新风尚。

  该村建立了道德评议机制,及时发现并指出村民中存在的不良道德风气;制定了村规民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俭办、厚养薄葬;开展“有礼讲堂”“十大文明活动”,助力文明习惯养成。

  走在黄杨尖村里,黛瓦白墙,鸡鸣犬吠;樟树引路,繁花相随。一面面展示崇德向善、传统文化、地方民俗等内容的文化墙成为乡村美丽风景。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洁美杯”整洁村庄专项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美丽庭院创建的深入推进,黄杨尖村的路宽了,民居外立面美观了,闲置土地“黄变绿”,露天粪缸变花缸,无害化卫生厕所让村民和游客更方便。

  随着整体面貌持续提升,前来黄杨尖村游玩的游客多了起来,带火了当地民宿经济,盘活了多处闲置农房,村民个人收入和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文明指数”正不断转化为“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