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沉”下去,群众幸福感提起来
方智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6月22日 第 02 版 )
□记者 方智斌
社区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地处传统老城区的定海城东街道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日前,本报记者实地探寻街道、社区作答的解题路径、方法。
聚焦“一老一小”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6月13日上午9时,记者走进城东街道“沐东风” 党群服务中心时,市民朱先生正和父亲、女儿在亲子书吧内阅读。
“我女儿特别喜欢这里,可以阅读、看电影、和小朋友交流。”趁着休息,朱先生把父亲也带过来熟悉环境,方便他以后带小孩来玩。
这个群众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占地约1000平方米,内设党建展厅、城市书房、社区学院、锋领讲堂、城市会客厅、综合排练厅等功能区,不仅是党建宣传、党群服务、活动组织、资源互通的党群红色阵地,也是辖区青少年学习、交流的好去处。
在打造“沐东风”党群服务中心的同时,城东街道着力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构建“15分钟服务圈”。
当天上午,家住桔园南区64幢的陈老伯在城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悠闲地看电视。“我没事就来这里看看电视,娱乐娱乐。”76岁的陈老伯说,他几乎天天都来“报到”。
72岁的蒋彩虹老人则在运动区锻炼身体。目前,独居的她选择了养老服务中心的日托服务。她觉得,白天在这里聊天、跳舞,日子越过越惬意了。
作为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城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除了提供日托、全托服务外,依托“e定好养”智慧养老社区场景应用,和“幸福食堂”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提供堂食预约、送餐上门、远程探视等服务。
“对我们老人都特别照顾。”年逾八旬的刘雅女老人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来形容该中心的工作人员。
去年7月的一天,刘雅女犯了头疼。该中心工作人员夏金瑜得知后主动送她上医院。“奶奶,我们慢慢走。”“奶奶,你先坐着。”夏金瑜一路搀扶着她到医院挂号、看病、取药,又将她安全送回家。
“不管是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只要老人有需求,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城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张艳敏说。
建强“红色大脑”
让服务精准直达
“昌东社区一名独居老人需要上门服务。”“东园社区老人需要理发、小家电维修服务,建议让海之声社团参加。”“颐景园社区需要青少年成长健康知识等相关讲座。”……
6月13日上午,一场特殊的碰头会在城东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街道工作人员和各社团负责人细心梳理各村社服务需求,并精准分配服务力量。
“定期面对面联席交流,能让我们更精确地了解群众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市麦乐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裴莹表示,试行中的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升了社会团体的服务效率和品质。
“我们街道存在人口密度大、‘一老一小’需求多、专业化力量缺乏等问题。”城东街道党工委委员李蔚蔚认为,要想把轰轰烈烈的服务活动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意感、认同感,关键在于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匹配。
近年来,城东街道持续完善党委决策协调机制,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力建强“沐东风”党群服务中心这个“红色大脑”,打造连接各村社党群服务的红色阵地集群,推动社区红色触角延伸到边。在实际运行中,街道依托党支部、网格、微网格,收集群众需求,以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组织评单“四单”工作法,把优质服务精准送达群众身边。在此过程中,也培育了美之声演唱团、麦乐之家等一个个优秀社会团体。
今年以来,城东街道已精准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150余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目前,城东街道正筹划召开首届社会工作会议。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余世炯表示,街道将持续深化小区党建,大力提升现代社区建设能级,推动“幸福宜居新城东”更富现代感、更有未来味、更显标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