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村投资开办的粮食加工厂订单排满,还开发了礼盒装精品米
“轧米厂”为村集体经济添了一把火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侯璐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22日 第 02 版 )
本报讯 “太忙了,每天基本要从早上7点多干到晚上9点。”近日,记者走进定海双桥街道临港村一家地处半山腰的粮食加工厂,只见工人们操控机器,一颗颗金黄色的稻谷经过烘干、碾米、筛选等工序后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被装上小货车送往种粮户和客户手中。
眼下我市正值水稻丰收季,稻谷加工也进入了一年里最忙碌的时期。由临港村去年投资90多万元建成的这家加工厂,集稻谷加工、真空包装等功能于一体,已成为双桥、盐仓等镇街重要的稻谷加工地。今年的加工服务自10月13日开始以来,订单已经排到了两周后,在向种粮户提供优质农事服务的同时,还为临港村集体经济添了一把火。
据了解,临港村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属于定海区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村。去年,村两委经过考察调研,决定利用应家山一处700平方米的废弃厂房开办粮食加工厂。“以往双桥、盐仓两地的稻谷一般都运到其他地方加工,现在可以就近加工了。”临港村党总支书记周红年告诉记者,这两个街道有粮食耕地2600余亩,单单临港村就有700多亩,发展稻谷、小麦、油菜籽等农产品加工业有着不小的市场空间。
去年,临港村从外地购入了4台烘干机、1台碾米机、1台真空包装机,并配备水分检测仪、杂质分析筛等设备,保证了制成大米符合高品质要求。该村还依托舟山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党建联建,与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签订“村企共建协议”,在设备操作、湿度检测、粮食收储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打通了“大户—村—库”的储粮路径。“烘干稻谷的质量、效率上有优势,离粮库又近,对于我这样的种植户来说,物流成本低了很多。”加工车间里,种粮户孙女士的7吨稻谷堆在空地上,排队等待烘干作业。
为开发大米礼品盒等高端产品,临港村今年还对设备进行了升级,使其可以生产两面体、六面体整形真空包装米。通过向种植户收购优良品种的稻谷,定制“金谷满仓”共富工坊礼盒,将一批礼盒装精品米推向市场,提升了本地稻米的知名度。
小小加工厂,共富大帮手。记者了解到,依托这家村办“轧米厂”,临港村去年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预计今年可增至38万元。目前临港村正谋划“金谷满仓”共富工坊二期,在加工厂新建了200平方米仓库,为沿线道路绘制了稻米文化墙,还打算利用周边闲置房屋开办年糕作坊、农事服务点等,进一步做大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