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复杂海水环境下的鱼群计数、摄食行为识别、健康监测及智能投喂
舟山励图:用“人工智能+”破解传统养殖短板
记者 黄燕玲 通讯员 袁博一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7日 第 01 版 )
本报讯 用AI赋能渔业深度发展。近日,浙江省2025年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名单中,舟山励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舟山励图”)的“‘人工智能+’赋能渔业智慧化”案例成功入选。
2018年落户的舟山励图,一直深耕在智慧渔业领域。“舟山作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这里是我们企业研发智慧渔业并进行技术落地的最佳试验场。”舟山励图总经理李海涛表示。
根据《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报告》,今年,中国海水养殖市场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其中深远海养殖占比预计提升至25%,智能化设备渗透率突破50%。一边是智能化的大趋势。另一边却是传统养殖的短板。经过调研,舟山励图发现,目前养殖行业依旧面临着鱼类病害防控滞后、生长评估粗放以及投喂策略缺乏智能化等问题。
“能不能依靠我们的专业,为养殖户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现实可行并且可复制化的路径?”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企业迈出了创新的步伐。
结合多年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研发系列创新解决方案,涵盖鱼类生长表型精准量化、复杂海水环境下的鱼群计数、摄食行为识别、健康监测及智能投喂设备。
企业参与自主研发的溶解氧传感器,攻克了低成本的荧光敏感薄膜器件化和荧光传感器技术,使原本几千元以上的传感器成本降至几百元,使智慧渔业普及有了可能性。其中,设备上的双目摄像头可以通过非接触式测量,高精度地测量鱼类的体长、体宽、体高及体重等关键生长指标,数据上传到大数据平台后,平台可采用先进的统计分析与深度学习预测模型,对不同养殖条件下鱼类生长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
为养殖户专门设计的智能投饵料装置,可根据鱼群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饵料的投放,投饵量误差小于2%,避免了饲料的浪费,有效控制了成本。病害高效智能监测设备,则能依靠微光光路系统及微光照明小型化技术,在能见度有限的水下,依旧可以快速识别鱼类异常体征信息。目前,结合企业海洋设备所收集的信息,大数据平台可以识别鱼类350种以上,鱼病100种以上。
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和自适应控制系统协同运作,舟山励图为养殖户提供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显著提升养殖管理的精度与效率。该套方案预计可减少10%~15%饲料浪费,降低30%人工成本。相关数据显示,利用舟山励图智能化水产养殖设备并配套养殖生产管理软件的虾塘,养殖对虾产量为同区域的6~8倍。
以打造海洋领域应用成效最佳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为目标,接下来,舟山励图将持续深化鱼类智能化健康监测等关键技术的深度研发与应用推广,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渔业的转型升级,为全国智慧渔业的规模化发展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