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场景融合新路径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唐菲 田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6日 第 03 版 )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明确其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与制度供给,旨在加快空域开放与管理创新,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进入制度化、规模化新阶段。浙江省颁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重点围绕“三个打造”展开,即打造高能级空港枢纽、打造现代化航空产业集群和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当前,舟山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业态,聚力打造低空经济海岛发展样板,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舟山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舟山作为全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覆盖范围最广的地级市,紧密围绕“三统一、四张网、五中心”的核心建设要求,坚持以“应用先行、制造跟进”为发展战略,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业态,聚力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样板。
目前,舟山市已初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低空经济发展框架。一是基础设施。舟山市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总面积283平方公里的无人机飞行空域,建成5个无人机公共起降场和34个起降点,覆盖多个区域,为规模化、常态化运营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是应用场景。舟山走在全国前列,多条无人机跨海岛物流航线已实现稳定运行。“低空+”消费新模式有效破解了海岛鲜果外运难题,拓展了城市物流配送新路径。岛际无人机物流航线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快递、海鲜、农特产品、急救药品、船舶配件等物资正借助“空中通道”高效流转。海洋环境监测、海事巡查、海上应急救援、电力管线巡检等生产管理也已步入规模化、常态化运营新阶段。
三是政策支撑。舟山先后出台《关于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两大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壮大低空制造产业、拓展应用场景、完善产业生态等重点任务。为推进蓝图落地,舟山系统梳理出涵盖物资配送、海关检测、陆海巡检等4大类、41个具体场景的《全市低空应用场景目录》,强化资源整合与统一管理。
舟山低空经济发展存在的梗阻与短板
基础设施覆盖不均,资金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舟山低空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存在障碍。尽管舟山在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显滞后,难以满足大规模商业化运营需求。目前,舟山虽已拥有5个公共起降场、34个分布式起降点,但直升机停机坪、无人机起降点、飞行器充换电场等设施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各级各类航空器的运行需求。二是低空经济配套亟待完善加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等配套不完善,常态化运行能力待提升。三是低空经济发展专项资本亟待引入。低空产业发展具有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的特点。如何获得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并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仍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积累和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一是核心技术欠缺。与上海、芜湖等领先地区相比,舟山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积累,特别是核心技术方面相对薄弱。舟山现有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多为小微企业,员工规模普遍较小,业务重心主要集中在运营服务环节,在研发与制造领域缺乏高精尖的技术支撑和高端人才储备。二是人才培育规模有限。在基础技能型人才培育方面,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始培育无人机等相关专业的人才,但涉及海洋环境适应性技术的内容占比较少,培养规模和质量仍无法完全满足本地企业增长的需求。三是产学研协同机制缺位。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舟山低空产业发展缺乏与北航、南航等高水平科研院所共建的研发平台,制约了核心技术的本土化培育与高端人才的吸引。
空域管理与飞行审批限制,多元应用场景有限
一是低空发展空域管控严格、审批流程复杂。舟山群岛及周边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防前哨,可供商业化和规模化低空飞行的空域资源较为有限。二是企业申请流程复杂。低空飞行活动往往需要同时满足民航、地方空管等多个部门的管理要求。企业申请一次飞行需要经过多个层级和部门的审批,使得低空飞行的协调沟通成本高。审批周期漫长也无法满足企业即时性和高频次的飞行需求。三是低空技术与应用场景相互制约。由于舟山海岛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独立的空间条件,低空飞行器需要应对盐雾、强风等特殊环境,但目前相关技术尚未成熟,这限制了无人机在海洋监测、海事救援等高价值场景的深度应用。
舟山低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完善基础设施,设立舟山低空经济产业引导基金
一是建设“立体舟山”,首要任务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舟山应深化低空经济“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建设,系统推进通航机场布局与无人机起降场点位规划,构建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起降点网络。重点优化无人机起降场和直升机起降点布局,加快推进通航机场提质升级,尤其要大力推进嵊泗、岱山跑道型通用机场的前期工作与建设进程。二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资本参与舟山低空经济耐心资本支持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舟山相关金融控股公司以新发起或参股形式设立母基金、存量基金转承等方式建立基金群,多层级、多方位撬动社会资本。三是采取分类布局策略。设立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主题子基金、锚定创新链核心技术的功能子基金,以及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区域子基金等多类型子基金。通过差异化的杠杆比例安排,进一步扩大整体基金规模。
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低空经济人才精准集聚计划
一是紧跟国家低空经济政策动向。舟山应广泛借鉴上海、芜湖等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结合舟山产业的实际需求,研究出台相关精准性强、实效性高的支持政策。二是加大低空产业技术研发投入,强化产学研融合发展,积极引导企业与北航、南航、浙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使具有产业转化能力的技术得到有效孵化,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将低空产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支持企业开展低空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企业将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为舟山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创新动能和智力支撑。
凭借舟山丰富海洋资源,积极探索“低空+海洋”多元应用场景
建议采取“优势突围、特色引领”的策略,重点突破“低空+物流”“低空+海事”“低空+旅游”等多元场景应用。一是构建“海岛低空物流枢纽”。开通舟山—上海、舟山—宁波等城际无人机物流航线,开展冷链海鲜、保税电商、应急药品等高附加值物品运输服务。在嵊泗、桃花等海岛布局无人机配送驿站,构建“无人机+无人船+智能柜”的海岛智慧物流体系。二是立足海洋城市特色,深化低空技术在海洋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一方面,依托热成像技术,对养殖区异常水温与藻类繁殖进行精准监测,提前预警赤潮和疾病风险;另一方面,借助低空技术提升海洋牧场的物流配送、环境监测与应急响应能力,实现渔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三是充分发挥舟山山海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直升机跳岛+浮潜”等特色空中旅游项目,策划多样化的低空观光产品。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本文为舟山市社科联2025年重点规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