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83周年纪念仪式上,舟山代表带去一瓶取自东极海域的海水祭奠英魂——

“这瓶海水,是带他们魂归故里”

记者 刘凯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09日 第 02 版 )

图一

图二

图三

当地时间10月2日,在英国伯明翰国家纪念植物园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纪念碑前,苏格兰风笛声萦绕空中。在此举行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83周年纪念仪式上,来自中国舟山的代表杨琳琳女士以特殊的方式,诠释了跨越时空的缅怀与友谊(图一)。

一瓶取自东极海域的海水

纪念仪式上最动人的一刻,是杨琳琳将她带来的一瓶来自舟山东极海域的海水(图三),轻轻浇灌在纪念碑前。这瓶海水,取自“里斯本丸”沉没地,承载着828名遇难英军战俘未竟的归乡之梦。

“这次前来参与纪念活动是一次巧合,时间正好与我欧洲的公务行程重合。受胡牧先生团队成员所托,我把这场仪式加入了我的行程。”杨琳琳是广州一所国际学校的校长,她与“里斯本丸”历史的初次相遇,源于电影《后会无期》的主题曲。2018年,她专程前往东极,参观了“里斯本丸”沉船纪念馆。“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在离自己这么近的地方,发生过如此闪耀人性光辉的历史事件。它在残酷战争的背景下,传递出最善良、最珍贵的人性光芒,让我觉得意义非凡。这瓶海水,也因此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为了将这份沉甸甸的“乡愁”平安带到英国,她把水瓶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严实,小心翼翼地安放在托运的行李箱中。“从广州到荷兰,又从荷兰到瑞士再转机到英国,一路上我的心都悬着。”杨琳琳说,“每次听到行李搬运的碰撞声,我的心就揪一下。这段小心翼翼的旅程,也让我仿佛触摸到了遇难者家属心中那份绵延83年的痛楚。这瓶海水,是带他们魂归故里。”

乘坐20多站地铁取来纸花环

除了一瓶海水,杨琳琳还献上了一个饱含敬意的纸质虞美人花环(图二)。在英国,这种花环通常仅在11月的阵亡将士纪念日使用,10月的市面上几乎无处可寻。

为了表达这份至高的悼念,她多方打听,最终得知英国皇家退伍军人协会可能备有。她毫不犹豫地从酒店出发,辗转3条地铁线,坐了20多站,准时取到了花环。“过程虽然波折,但非常值得。”她说,“这是对历史、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在这个素净的纸花环上,杨琳琳郑重写下了两行寄语——“愿来自东极之水,让灵魂重归故里,让世界从此无战事。”“这世上的海是相通的,这世上善良的人们的心是相通的。善良是人类和平的桥梁。”

“‘里斯本丸’事件的幸存者都已离世,今天在场的大多是遇难者的后代。我能深切感受到这里每一个人对和平的深切向往,也希望能用我的行动,与这份渴望发出更多共鸣。”杨琳琳说。

三只小熊、一封信、一本画册

纪念仪式结束后,来自遇难者后代Jean的深情托付,让杨琳琳更觉此行的分量。对方请她将三只饱含寓意的小熊、一封写给舟山渔民画家吴小飞的感谢信,以及一本名为《回家的路很长》的纪念画册带回舟山。

“其中一只小熊是英国曼彻斯特的城市吉祥物,另外两只是她在世界各地旅行时收集的,寄托了对和平的期待。”杨琳琳介绍,那封信是为表达对吴小飞以“里斯本丸”事件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诚挚谢意,吴小飞的画作深深慰藉了遇难者的后代。那本画册,则由一位英国教授于今年5月参加东极纪念碑活动后整理而成,用影像连接两地的友谊。

“当你在讲述这些父辈故事的时候,你才真正变成这个故事的一部分。”现场一名幸存者后代的发言,让杨琳琳深有感触。“如今,我代表舟山站在这座纪念碑前,也成了‘里斯本丸’事件历史的一部分。”她发现,许多亲历者的后代都是在父辈去世后,才逐渐拼凑起发生在父辈身上的片段,这让她深感抢救性挖掘与整理相关史料的紧迫。

杨琳琳计划回国后在学校成立一个“里斯本丸”事件研究俱乐部,将这个故事传递给更多学生,让这份象征中英友谊的精神与战争背景下的人性闪光得以延续。“我相信,未来的纪念活动中,一定会有更多舟山人一起来缅怀这段历史。”她满怀期待地表示,“我会带着社团的孩子们亲临东极,来到这一片海,让他们真切感受岁月激荡,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本文配图由杨琳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