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发布推进青年入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锚定乡村人才振兴核心需求,通过三年努力争取集聚万名青年入乡创业就业

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郑静 张慧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01日 第 02 版 )

本报讯 昨天上午,《舟山市推进青年入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简称《行动计划》)解读新闻发布会在新城举行。由市委农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该《行动计划》明确,通过三年努力,争取集聚青年入乡创业就业1万名以上,同步培育乡村头雁150名、现代“新农人”1.8万名、农创客1600名,打造青年入乡实践站点80个。

围绕“让青年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核心目标,《行动计划》从产业、平台、人才、要素保障、服务配套五大维度推出12条具体举措,构建起“五地共建”发展格局——以产聚才打造“创业地”、多元联动打造“标准地”、畅通渠道打造“集聚地”、要素集聚打造“扎根地”、暖心留才打造“安心地”。

在产业赋能方面,重点打造大黄鱼、贻贝、南美白对虾等特色品种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按“一乡一策、一村一品”思路,培育登步黄金瓜、晚稻杨梅等优势特色产业链群,鼓励入乡青年创办土特产精深加工、互联网营销企业,培育引领本土产业转型升级的优质项目。根据规划,到2027年,全市将培育产值亿元、十亿元、百亿元以上的“土特产”全产业链10条,总产值年均增长4%以上。同时,还将发力农村电商、海岛文旅、生态农业等乡村新兴产业,布局咖啡露营、民宿集群、运动康养、海洋文化研学等新业态,开办乡村市集、非遗市集,建设非遗工坊、非遗“茶空间”等文化体验场所,并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为青年提供“轻资产”“零资产”创业资源。到2027年全市将新推广引进各类新型农机装备1000台(套)以上,累计建成省级数字渔农业工厂30家,盘活闲置农房7000套以上,以产业活力打造青年创业“沃土”。

在平台建设上,计划加快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为入乡青年提供就业指导、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等多元化一站式集成服务,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发展集聚区建设,持续打造一批“没有围墙的创业园”、零工市场。到2027年,建成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1个,建成“没有围墙的创业园”5个以上,每年归集发布零工岗位1.2万个。同时创新推出“海岛创业赛事”“青年夜校”等新型载体,为青年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

针对青年入乡“资金、用地、服务”等难点,《行动计划》推出多项硬核保障政策。专门设立首期3000万元的“青年入乡创业基金”,重点扶持45周岁以下青年开展的农业生产、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8类项目;用地用海保障上,将优化审批流程,优先保障乡村创业项目用地需求;金融服务方面,推出惠青贷款产品,降低融资门槛,切实减轻青年创业压力。

在服务留才环节,全市将构建起“全方位、暖心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升“没有围墙的创业园”配套功能;推出“青年人才驿站”“登岛创业暖新礼包”“青年入乡一本通”等便民举措,为青年提供住宿、政策咨询、手续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同时,通过持续举办创业大赛、返乡创业带头人培训、创业集市,组建“青年创业伙伴团队”开展精准帮扶,让青年在乡村找到归属感与发展机遇。

“《行动计划》的出台,旨在打破青年入乡发展的政策壁垒,实现‘青年成长’与‘乡村发展’的精准耦合。”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各级各部门将建立联动推进机制,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吸引更多青年带着创意与活力“入乡筑梦”,为舟山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