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铬系固定床丙烷脱氢催化剂首套国产化工业应用
“润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完成“弯道超车”
记者 虞仁珂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24日 第 01 版 )
“985”行动新实践
本报讯 “丙烷单程转化率44%,丙烯选择性88.2%……产品总体性能稳定。”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岱山工业园区的润和催化材料(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和”),研发负责人欧海月正和同事们做着产品性能测试。“在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我们自主研发了铬系固定床丙烷脱氢催化剂新产品,从试用单位的反馈来看,我们的产品相比进口产品稳定性更好,转化效率也更高。”研发团队对测试的结果很满意。
催化剂被誉为“化工行业的味精”,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润和”此次自主研发的铬系固定床丙烷脱氢催化剂,成功实现了首套国产化工业应用,打破了国外公司独家垄断局面,各项技术指标全面领先国际水平,标志着我国彻底攻克了这一“卡脖子”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润和”是一家主要从事各类石油化工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催化剂产能达5万吨/年,种类有100多种,畅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为国内外30余家大型石化企业提供核心催化材料支撑。
“丙烷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丙烯、乙烯、乙炔等几十种物质,并产生大量的热和较高的压力。而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医药、农业等领域。”欧海月告诉记者,丙烷脱氢催化剂的作用就是在降低反应的温度和压力的基础上,生成更多的丙烯。
我国虽占据全球70%以上的丙烷脱氢产能,但作为生产丙烯的核心工艺之一的丙烷脱氢催化剂的生产,却长期被国外企业独家掌控且长期面临供应链不稳定、进口价格高等难题。
2020年“润和”在岱山落地后,将铬系固定床丙烷脱氢催化剂作为第一个开发的品种,并在上海设立了一个研究院,13个博士组成了一个研发团队。“其间克服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如何确保催化剂的物理性能、强度、稳定性以及在制造中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欧海月介绍,目前该产品拥有10多项发明专利,其抗结焦能力较国外同类产品提高30%,机械强度提升40%,反应与再生阶段的床层压降控制达行业最优水平。
此项技术发布后,在化工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行业专家指出,这一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企业来讲,采购成本与周期大幅下降、库存压力降低、技术本土化服务便捷;对行业来说,有利于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有利于技术国际化。
根据测算,明年全国铬系固定床丙烷脱氢催化剂的需求量将达到1万吨。“我们的目标是占据国内一半的市场份额,并打造成国际有影响、国内一流的催化剂生产企业。”“润和”总经理刘罗兆表示,今年公司将全面启动实施二期项目建设,计划明年6月份建成,年底实现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