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告别传统纸质填单、人工递送模式,实现船加油作业管理及单据流转全流程线上化、自动化,舟山为何能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推广使用保税燃油数字交接的港口——
看船加油从“物流”迈向“数流”
记者 方智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12日 第 01 版 )
今年1至8月,舟山保税船燃加注量达535.3万吨,同比增长10.9%,其中8月单月加注量达77万吨,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过实施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能级、增强服务效率,推进全球保税船燃加注中心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与直观的数据相比,高新区保税船用燃料调度服务中心主任虞常暖对舟山船加油从“物流”迈向“数流”的变革感触更深。“我们在今年7月推动舟山保税船燃加注电子签单交接系统(e-BDN系统)上线运营,实现首次燃油电子签单,舟山已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个推广使用保税燃油数字交接的港口。”在她看来,数字化交接是打造船加油“三最”环境的关键一步。
【改革故事】
目前,在全球船燃加注计量交接方式上,手工量舱和纸质交接仍是行业普遍现象,但在加油准确性、透明度和时效性上存在欠缺。为进一步完善无感监管的船加油环境,舟山主动对标世界一流强港,开发上线了e-BDN系统,助推在舟加油实现服务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7月1日晚,供油驳船“东方朝阳”轮前往秀山东锚地为国际航行船舶“Pacific Glory”轮加注高硫燃料油。夜幕中,两船在海上并立相靠,供油船舱中的燃料油通过质量流量计流向受油船,流量计的显示器上不断刷新着当前的流量。
“传统模式下,单次手工量舱大约需要半小时。”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安环部经理杨谦全程跟船。他介绍,按照行业规范,一次加注作业,船员要前后量舱两次,通过液位变化换算体积再换算质量,还要填写纸质单据,经双方确认后,才能实施下步作业,流程相对繁琐,工作量也较大。而且船在海上难免晃动,要量得精准不容易。
与传统加注计量的不便相比,在e-BDN系统的支持下,“东方朝阳”轮的签单员仅在系统上点击确认,就完成了所有单据的填报和计量交接。1500吨高硫燃料油被成功加注到“Pacific Glory”轮上,顺利实现电子签单交付。
“‘东方朝阳’轮安装了根据ISO 22192国际标准进行系统认证的质量流量计,包括海关等监管部门在内,各方都可以通过e-BDN系统实时掌握加注情况。系统能自动获取流量计数据,用智能测算代替了人工量舱,用数据‘跑路’代替了人工爬船,如同汽车加油一样便利。”杨谦介绍。
当晚,浙江自贸区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也在秀山东锚地,通过e-BDN交接方式为国际航行船舶‘大洋荣耀’轮加注了500吨低硫燃料油和60吨轻质柴油。两单保税船燃的数字化交接,验证了e-BDN系统的稳定高效,也证明了舟山的数字加油系统具备常态服务能力。
舟山正进入保税船燃加注交接全流程数字化的崭新阶段。
【舟山探索】
对标新加坡,加快建设千万吨级全球保税船燃加注中心。船燃加注计量交接创新是舟山在船燃加注领域探索的60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之一。
从2017年开始,舟山一步步有计划地推广使用质量流量计。实施供油驳船“白名单”管理,将安装质量流量计纳入“白名单”驳船准入条件,安装率达到了100%,其中安装高精度流量计的驳船达三分之一。出台《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供油业务操作规范》《船舶燃料油加注系统计量技术规范》等全国首创范例,协同中国石油流通协会推出流量计系统认证团体标准,推进研制流量计浙江省地方标准,不断填补国内流量计精度认证标准缺失。在全国率先开展驳船质量流量计检定,确保计量精度。试点开展流量计系统认证,试点开展e-BDN交接,舟山成为全国首个推广使用保税燃油数字交接的港口。
【专家评说】
舟山保燃协会会长周毅清:
舟山试点保税油全流程数字化交接,在保税船燃领域再次为全国探索了一项新经验,后续可推广复制。该系统有效破解了计量准确性不足、作业透明度低、时效性差等痛点,实现数据自动实时报送,并且实时可溯、不可篡改,大幅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透明度和单据签署效率,减少了供应企业和船东的时间与成本,有效增强了舟山作为全球保税船燃加注中心的吸引力。
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接轨,将e-BDN系统纳入“航运数字化+脱碳”大框架,树立行业标准,建设验证平台,强化行业沟通,利用世界油商大会、行业研讨会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激励大型领先企业带头使用,通过“试点—标准化—法规化—强制执行”路径,让舟山船加油越来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