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各项指标均展现强劲增长态势
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迈上新台阶
记者 陈斌娜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11日 第 01 版 )
视频截图
本报讯 走进位于定海工业园区的浙江天赋宏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燃料项目建设工地(见图),现场一派火热景象。26幢单体建筑全部封顶,36个生物柴油储运罐体整齐排布,8个反应釜已进场等待吊装……预计该项目将于明年3月投产,可年产40万吨生物柴油。这不仅将填补舟山无法自产船用油加注所需生物柴油的空白,进一步丰富浙江自贸区油品储存种类,更为舟山片区大宗商品产业发展再添新动能。
目前,该项目正加速赶工,现已完成中间结构验收,总进度过半。“整个项目进展比原计划提前了1个月左右,按此进度,预计11月大批生物柴油生产设备就可陆续进场安装了。”该公司生物燃料项目负责人贺宏业说。
这一项目的加速推进,是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锚定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核心目标,全力奋战的生动缩影。自去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以来,舟山片区围绕“三基地两中心”建设任务,在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一系列亮眼成果。
数据见证攻坚实效。截至今年7月底,浙江自贸试验区油品储备能力达5838万立方米,约占全国五分之一;保税燃料油加注量共计505.12万吨,首次超越阿联酋富查伊拉港,排名从2020年的全球第六跃升至第三。
其中,舟山片区“贡献值”突出。截至今年7月,舟山油气储备能力达4180万立方米;1~7月,实现保税燃料油加注458万吨,同比增长9.8%,完成原油加工量2668万吨,实现石化和新材料工业产值1752亿元、金属矿石加工产值74亿元,各项指标均展现强劲增长态势。
在平台升级与品类拓展上,舟山片区同样动作频频。今年6月底,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完成省内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资源整合,正式更名为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成功实现从“单一油气品种”到“多元大宗商品”的跨越。
近期,该中心又新增铁矿石、动力煤、电解铜三类交易品种,交易品种备案数量从41个增至44个。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今年先后引进钢铁、有色、煤炭、聚酯等领域大宗商品企业50余家,企业会员部还计划本月赴河北唐山招引更多钢铁类企业,推动产业集群进一步升级。
制度创新是舟山片区奋战全年目标的核心驱动力。浙江自贸区舟山管委会以全面落实枢纽建设方案为重任,突出平台提能、枢纽建强、模式创新,编制形成7张清单共343项具体任务,今年至今已部署199项工作任务,推动改革创新多点突破。其中,创新推出的“三仓便利化调整制度”将审批时长压缩50%;制定的41项船加油攻坚举措中,落地保税润滑油“先供后报”、发布生物柴油仓储综合价格指数、实现保税燃油船“燃料油+物料”两舷同步作业等举措,均为全国首创,有效提升了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如今,随着各项建设任务的扎实推进,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正以昂扬的奋战姿态,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注入更多活力。“下一步,我们仍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切实提升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以实干实绩实效加快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浙江自贸区舟山管委会综合协调局副局长刘少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