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背散射透视融合成像+四足机器人智能核查
我市在全省首创智慧空箱监管模式
记者 汪超群 通讯员 应松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09日 第 01 版 )
摄影 记者 何斌
本报讯 昨天,由舟山海关与宁波舟山港甬舟集装箱码头联合推出的“背散射透视融合成像+四足机器人智能核查”智慧空箱监管新模式正式启用,口岸空箱监管成功从“人工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型。
上午9时许,记者在甬舟集装箱码头卡口处看到,经过背散射智能检测设备的非侵入式扫描,一批未见异常的空箱顺利完成入境监管,允许提离。而在另一端的空箱查验场地,一只“机器狗”正根据实时下发的任务指令,对扫描结果为异常的集装箱逐一开箱核查。
“之前空箱监管主要依赖人工开箱检查,且整船空箱需抽检完毕后方可放行,平均一船需2天左右时间。”舟山海关监管二科科长葛晓峰告诉记者,智慧空箱监管模式是利用背散射智能检测设备的电子和X射线特性,对目标集装箱进行快速非侵入式扫描成像。通过智能算法,如果发现有密度异常的区域则自动标记,然后由搭载智能定位算法和智能识别算法的四足机器人,入箱进行精准核查。
“在智慧空箱监管模式下,关员无须进入危险品箱或在夜间进行人工查验,远程操作即可完成监管(见图)。所有查验数据,包括图像、视频与算法结果,实时回传至海关大数据平台,实现空箱验核数据采集、分析研判、智慧预警全流程闭环管理。”葛晓峰说,正常的入境空箱可实现“即卸、即检、即放”,单箱从卸船到准予提离最快仅需10分钟。
今年1~8月,甬舟集装箱码头入境空箱监管量达到70.1万标箱,同比增长63.1%。“智慧空箱监管模式的启用,将显著提升入境空箱流转效率,助力码头更好地承接激增的空箱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甬舟集装箱码头科创中心开发主管胡卓彦说。
“将背散射智能检测设备和四足机器人联合应用于入境空箱监管上,在全省还是首创,为智慧海关建设树立了标杆。”葛晓峰表示,下步,舟山海关将继续深化海关监管改革和制度创新,应用更多智能化技术探索智慧监管新平台和智慧服务新场景,助力宁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