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还乡筑梦定海

——“青年入乡·有你定好”开启青年与乡土“双向奔赴”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柯雨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08日 第 02 版 )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海洋大学、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等百余名学子走进定海乡村,把知识与艺术撒播在田间地头;“好岑光”强村公司青年团队以电商直播为纽带,让农产品从“滞销”变“爆单”……在定海,一场以青春为名的返乡潮,正悄然改变着定海乡村,众多返乡青年在百年古树的新芽下躬身实践,将老宅焕新为文创空间,让传统村落重焕生机。

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青春是最鲜活的注脚。定海区将青年力量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全链条,为青年铺就了“入乡有平台、创业有支撑”的沃土。时代青年勇立潮头,入乡奋斗缩小“三大差距”,执青春之笔,绘就了一幅和美乡村的斑斓画卷。

“青春力量”扎根基层重塑乡村肌理

2023年10月,生物专业毕业生何既白因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来到金塘。为了观察行踪隐秘、昼伏夜出的水獭,他在金塘河岸与滩涂悄然布设了多个红外摄像机。日复一日的坚持不仅收获了水獭的珍贵影像,为当地水獭科普馆提供丰富素材,更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今天拍到水獭了吗?”成了村民和他之间最亲切的问候。

何既白的故事,是定海返乡入乡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生动缩影。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新知识、新视角,更是一股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深刻改变着乡村面貌与村民观念。

“‘空心村’的蜕变,需要注入年轻人的力量。”团定海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定海许多乡村面临着村民外流、农房闲置、土地抛荒等典型发展困境,乡村活力逐渐消退。去年以来,定海区创新实施“两廊青年创业计划”,系统梳理128处闲置农房和土地资源,上线“定i人才”青年人才地图的“定安业”模块,形成“一镇街一清单”青年创业地图,已吸引40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有效重塑乡村发展肌理。

在干览镇古禅林,美术教师出身的张良辉实现了从“画室案头”到“乡野墙头”的转型。他创办的“示喜·隐林”咖啡店既是一个消费空间,也是一处艺术展场。

青年自媒体人乐梦颖则通过“影像助农”,让番薯糖的甜香飘出屏幕、使其貌不扬的“大猫土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实实在在地充盈了村中阿公、阿婆们的钱袋。

当青春扎根于乡土,旧与新的碰撞、静与动的交融,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澎湃乐章。定海区精心打造“青年入乡·有你定好”工作品牌,搭建建功平台,树立青年入乡“新样板”。

通过“青年实干家计划”,30余名高校、机关和创业领域团员青年投身乡村建设;“青心乡助·银龄守望”志愿活动精准帮扶70周岁以上老年农户10余户;“青年给定美乡村的100幅画卷”活动已完成50座农具房亮化提升,共摸排梳理6个镇街70处点位,用青春色彩扮靓乡村风貌。

在定海,青年入乡不是简单的人口回流,而是一场深刻的城乡价值重构。青年为乡村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乡村则为青年提供新空间、新舞台、新机遇。这种双向赋能正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环境差距和收入差距。

政策“礼包”搭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8月21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寻宝之旅”在白泉镇米林村举办。20余名舟籍学子带着探索的目光,走进乡野,以脚步丈量家乡的创业热土,在这里寻觅未来梦想的落脚点。

一场聚焦未来的“青春面对面”座谈会,将探索推向高潮。觅野掷准飞盘基地主理人姚祖科分享从城市回归乡村的创业心路,为学子们提供宝贵参考。现场学子们踊跃提问:“青年入乡就业有何补贴?”“初创企业是否有租金补助?”团定海区委工作人员详细解读支持政策,为青年的“寻宝”之路提供了清晰的“藏宝图”。

一大批有志青年入乡创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然而,这些新人在创业初期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挑战,如何精准帮扶,成为留住青年、激发乡村活力的关键。近日,《定海区青年入乡支持政策16条》及配套的《定海区青年入乡一本通》正式发布。这一政策“大礼包”由多部门联合推出,从六大维度系统构建青年人才入乡的全链条支持体系,为入乡青年提供坚实保障。

在入乡实习补贴与实践服务方面,政策鼓励普通全日制高校非毕业学年大学生在经认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实习训练,原则上符合条件的可享受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补贴。鼓励大学生到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实习,提供就业指导、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学习交流等配套服务。

政策还专设入乡集成服务内容,为符合条件的入乡青年提供一站式青年服务驿站,定期开展创业辅导、政策发布解读、就业咨询、帮扶帮带、青年交友、青年夜校等服务。

在宣传推广与品牌打造维度,定海打造“青年入乡·有你定好”品牌,开展政策宣传、经验交流、典型推介与路演活动。以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民宿等为重点,推广青年创客空间、乡村创业工坊等配套推广活动。

“惠青”政策不止于此。去年以来,“青创贷”“乡创贷”等多项金融产品持续发力,为青年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家燕归巢”累计发布实习岗位459个,“青年人才驿站”扩容至3家,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实习就业保障网络。

在解决青年求职创业“首站难题”方面,近年来定海拓展服务内容,为来自南京大学、中央传媒大学等高校的50余名学子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支持。此外,通过“港湾计划”“团聚定海过大年”“青心安吾乡”等专项行动,全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有效吸引并融入更多青年来到定海、留在定海。

在差异化布局青年创业阵地方面,定海打造白泉皋泄“青创实验室”、马岙“数字游民基地”等融合孵化空间,通过“青年+”模式推动产业创新,扶持青年创业团队发展数字化农业、乡村民宿等新业态。

从“千万工程”到“缩差共富”,从“青年返乡”到“乡村焕新”,在定海,这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本稿图片由团定海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