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鏖战酷暑铸担当 直面热浪护通途
记者 陈逸麟 摄影记者 陈永建 吴娜娜 通讯员 王聪 施龚烨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05日 第 03 版 )
盛夏时节,烈日如炙,持续的高温天气仿佛将空气熔铸成流动的热浪。在这场“烤”验中,宁波舟山港热度更甚:码头吊机臂在烈日下精准作业,万吨巨轮日夜穿梭不息,潮起潮落间,勾勒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轮廓。
热浪蒸腾的东海之上,处处可见港航人的身影。验船师身着厚重防护服钻入闷热机舱,为船舶“把脉问诊”;引航员顶着灼人日光攀上滚烫船舷,为巨轮指引航向;水运项目质量安全监管员在钢筋水泥间挥汗如雨,为港航重大项目保驾护航……
作为海洋经济高质量脉动的“守护者”,今夏,我市港航口岸各系统以“战高温、保畅通”为使命,在高温炙烤下筑起一道“钢铁防线”,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
验船师赵俊:50℃船舱内 做好船舶质量“把关人”
8月19日上午,市船舶检验中心验船师赵俊和同事乘船前往定海盘峙海礁船厂。厂区内焊火飞溅、锤声隆隆,多艘船舶正加紧维修,刚踏入便有热浪扑面而来。“还没开始查验就要出一身汗,这对我们已是家常便饭。”赵俊说。
在船厂舾装码头,赵俊和同事们找到了今天要查验的目标油船,这艘船造于2004年,虽然后续该船计划拆解以旧换新,但是对检验的要求一点都不能含糊。
赵俊与同事一同攀上甲板,对照图纸逐项核实船舶结构。此时已近上午11点,甲板温度高达40℃,高温裹挟着海风扑面而来,滚烫的甲板上,仿佛连空气都已扭曲变形。
污油水舱、货油舱、压载舱、信号设备……他们对四五十项现场检验项目进行一丝不苟的核查,攀爬行走间,赵俊的衣服已湿透大半。而对他们而言最难熬的,莫过于泵舱的内部检验。
“泵舱里空气流通性很差,温度能达到50℃—60℃,又闷又热很难用言语描述。”赵俊说,泵舱可能会残留危险气体,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验船师时刻绷紧神经。
开启防爆灯,穿好防护服,赵俊和同事一起进入了狭窄的泵舱,汗水贴着他的脸颊不住地往下流。他们根据规定对设备一一检查,全船检查完成后,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两人口干舌燥,身上已完全湿透,声音也哑了几分。
一上午时间,给一艘船舶做完“体检”,但今天的任务还未完成。“现在是检修旺季,我们马上要去海礁船厂,对另外一艘船进行坞内检验、船体外部检查。最忙的时候一天可能来来回回要检查四五条船,跑下来脚都要软了。”赵俊说。
用自己的汗如雨下和走到脚软,换各类大小船舶不“带病”出海。这个夏天,赵俊和其他44名验船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船舶、码头奔走,做好船舶安全的“守门员”。
质检员颜鑫宇:烈日暴晒下 当好水运项目安全“大管家”
炎炎烈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热辣滚烫,目前全市有20多个水运项目在建。做好项目质量、人员作业安全管控是夏季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8月29日,舟山市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服务中心质量安全科工作人员颜鑫宇和同事们一大早就出了门,他们要赶赴岱山,对舟山通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3号码头改造项目工程进行质量安全检查。
“东侧平台一层临边护栏未设置防护网,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马上安装。”两人仔细检查了施工现场脚手架、防护网以及救生设施等安全用具,立即将问题现场告知了负责人。
宽阔的码头上毫无遮蔽,所有人和物都暴露在烈日下,脚手架钢管被晒得烫手,裸露钢筋表面温度至少60℃。巡查不足10分钟,豆大的汗珠已从颜鑫宇脸上滚落。“大太阳在头顶晒着,风吹到身上都是热的,但检查绝不能马虎,任何安全死角都不能放过。”颜鑫宇说。
质检员是项目建设的“大管家”,要管好小项目,更要盯牢大项目,除了安全外,确保项目施工质量是重中之重。近日,他和同事们又头顶烈日,来到岱山新材料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工程(2000总吨级危险品滚装码头工程)项目现场,抽检项目混凝土预制件以及浇筑情况。
颜鑫宇拿出卷尺和设计图纸,对抽查到的混凝土预制件仔细测量。经过暴晒的混凝土,温度丝毫不逊于钢筋等金属构件,摸上去滚烫灼手。蹲在地上测量时,令人窒息的热浪迎面袭来,没过多久,他的制服就已湿透。检查完毕,颜鑫宇将发现的问题一一罗列,并给出整改建议,现场要求工程建设方限期完成整改。
说话间,微风拂起颜鑫宇制服的短袖袖口,手臂上清晰的“黑白分层”,正是今夏鏖战高温的“勋章”。“夏季项目建设高峰期,我们每周要重点抽查两三个项目,不少项目在海岛之上,几乎天天在海上奔波。”颜鑫宇说,只要项目能安全推进,一切付出都值得。
引航员庄华方:30万吨巨轮上 练就引航“火眼金睛”
凌晨的宁波舟山港灯火如昼,无数钢铁巨轮在此来往穿梭,远方的海平面上,更多的国际船舶正迎着晨曦,劈波斩浪,朝着舟山的方向驶来。
舟山水域岸线纵横密布,航道水文条件复杂多变,巨轮的平安靠港,离不开舟山引航员的全程悉心引领。
8月27日清晨6时30分,舟山引航站引航员庄华方穿好救生衣,登上引航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早上8时,引航艇准时抵达虾峙门引航登轮点,准备与外轮贴靠。
越是靠近庞大的船体,海面的波涛便愈发汹涌,小巧的引航艇在浪尖剧烈起伏。庄华方稳稳伫立艇艏,全神贯注锁定不远处外轮悬垂的绳梯,待涌浪稍缓瞬间,果断抓住时机箭步上前牢牢攥住。海上的空气裹挟着潮湿与闷热,即便已是经验丰富的老引航员,在奋力登上巨轮甲板后,他的额头也已布满细密的汗珠。
对引航员而言,“身手了得”只是基础,更需要对水域地理特点、航道水深、水流航标及规章制度了如指掌。为船舶提供清晰精准指令,有效规避搁浅、触礁、碰撞等风险。在经历了1个半小时的航程后,庄华方成功将30万吨级油轮“CRYSTAL”号安全引领至马峙2号锚地,并在指定锚位平稳完成抛锚作业。据悉,该油轮接下来将在马峙锚地完成清舱作业,为后续进厂修理做好准备。
8月28日,庄华方再次接到任务,引航30万吨级油轮“BURQAN”号从虾峙门锚地靠泊外钓油库。
站在驾驶室两翼的舷桥上,猛烈的阳光照在庄华方脸上,汗珠贴着脖子流下,浸湿了衣领和后背。“虽然现在外轮驾驶室里大都装配了空调,但在靠泊码头的关键阶段,我们引航员就是巨轮的眼睛,需要在舷桥上精准观察每一个细节,可不能图凉快呆在里面。”一艘30万吨级船舶贴靠码头的过程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期间,引航员必须全程守在舷桥的瞭望台,仔细观察船舶与码头间的距离、航速、船体角度等关键数据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并迅速下达操纵指令,确保外轮平稳、安全地贴靠码头。
烈阳炙烤下,正是引航员的“火眼金睛”助力巨轮平安进出港,推动了舟山港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