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东沙镇念母岙街边的一间平房,曾是中共三东工委与东海工委重要的秘密指挥中枢。中共地下党员在这里展开了悄无声息却惊心动魄的战斗——
美丰杂货店:方寸之地上演海岛版《潜伏》
记者 陈瑶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03日 第 01 版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8月15日,站在岱山东沙镇念母岙街边的一间平房前,推开“吱呀”作响的赭红色木门,门楣上“中共东海工委旧址”的牌匾沉淀着岁月的重量。
走进其中,一口老式缸灶、一个货柜、两张木床、一张木桌……这间约28平方米的小屋中间有一道带门窗的高墙,将屋子隔为内外两间。屋里一扇小窗没了玻璃,透进几丝微光。上世纪40年代,一场关乎舟山群岛命运的《潜伏》,就在这方寸之地上演。听着岱山县史志研究室退休干部吴依芳的讲述,这座小屋仿佛在时空中重叠。
美丰杂货店:地下斗争的传奇据点
1943年春,时年30岁的中共奉化县工委书记詹步行(浙江宁海人)受中共三东工委派遣,任定海(岱山片)特派员。他化名“王步行”,前往岱山建立党的秘密机关。
根据《浙江文史记忆·岱山卷》中记载,詹步行回忆,临行前,三东地委书记吕炳奎向他交代了两大任务:一是沟通南北海上交通,即把浙东抗日根据地与苏北抗日根据地通过海上交通联系起来;二是开辟舟山本岛以北的海岛革命工作,发展党的组织。
1943年4月,在日寇铁蹄肆虐舟山的阴霾下,詹步行为了不暴露身份,与秀山当地的党员童春梅以假夫妻的身份在念母岙费家租下房屋,开办“美丰杂货店”作为地下工作的掩护。以小店老板身份为掩护,既可联系群众,也适宜开展工作。念母岙是个小村,不易引起敌人注意,但离东沙镇较近,交通运输和开店环境都较好,是理想的隐蔽地。
“当时的杂货店两面环山、一面靠海、一面临小平原。”吴依芳回忆自己1999年去杭州走访童春梅了解这段历史时所听闻的内容,平日里,“王老板”一有空便同大伙聊天拉家常,还乐于助人,人缘很好。
1944年1月,詹步行秘密联络上了打入敌人内部的共产党员王家恒。王家恒于1939年接受党组织的指示,打入国民党定海抗日自卫团第三大队,任大队指导员。1943年兼第三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长,带领三中队与侵华日军展开隐蔽的海上游击战。
1944年初,詹步行和地下党员余力行等人分析了岱山的抗日形势,认为有必要建立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经过筹备,岱山抗日游击小分队于1944年成立,名义上作为王家恒任中队长的三大队三中队的一个分队,由陈康清任分队长。实际上,该分队由詹步行领导,余力行具体负责。这支小分队活动于岱西、泥峙、桥头等地,打击日伪军。到1945年,小分队发展到了30余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共定海特派员机关悄无声息地建立、运作起来,并开展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秘密工作。
看不见的战线:上演海岛版《潜伏》
1944年夏,为顺应革命形势,詹步行指派金信钿在东沙角建立地下党联络站。经积极筹备,金信钿与好友毛永兴、严良余合股,在东沙山咀头开了一家“恒兴米行”,党内代号“三号窗口”。
“联络站建立后,组织上派来的人先到米行接头,对上暗号后,经过考察如有必要的话,再由金信钿陪同去詹步行处,或由金信钿通知有关人员来开会、讨论。”吴依芳说。
据《浙江文史记忆·岱山卷》记载,“恒兴米行”配备了一艘木帆船作为交通工具,往返于三北、象山、镇海、梅山、定海、沈家门等地。
通过这艘船,“恒兴米行”为岱山地下党组织运输了大量物资,护送了不少党员干部及重要文件,并开展了许多通信联络等方面的工作,为浙东党组织开辟了一条安全、可靠的海上通道。
有一次,三东工委负责人王起到岱山后,被国民党特务盯上。王家恒在接到报告后,马上秘密告知金信钿。王起在这艘木帆船的护送下连夜离开岱山。
“恒兴米行”以代客买卖为主,无须较多资金周转。除经营粮食外,这里还代客购运食盐,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因此,米行的收益尚可支撑各种地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米行还缓解了当时岱山百姓粮食紧张的问题。
记者走进位于东沙古镇上的“恒兴米行”旧址,陈列柜里收藏的一些旧物件无声诉说着那段历史。动荡年代里,“恒兴米行”肩负着护送干部、转送文件、运送枪支弹药等多重任务,工作周密,从未出错,成为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
为何如今很少听到这段历史中那些想来便惊心动魄的细节?吴依芳回答:“这便是中共东海工委的成功之处,那时候地下工作做得好,很多细节、史实如今再难考证。”
在这些周密的部署安排下,“美丰杂货店”经历了中共三东地委(1942年11月~1943年2月)、三东特派员(1943年2月~1947年3月)、三东工委(1947年3月~1948年1月)、东海工委(1948年1月~1948年10月)等机构的更替,跨越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在近6年的时间里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还秘密领导了岱山、舟山乃至东海地区的革命斗争。
红色基因永传承:旧址焕发新生
1947年,党中央指示开展蒋管区斗争,恢复三东工委建制,詹步行任书记,领导机关仍设在“美丰杂货店”内。
1948年1月,浙东临委在四明山孔岙召开了扩大会议,决定改三东地区为东海区,并成立东海工委,由詹步行任书记。要求在鄞东、镇东、象山沿海一带开辟东海游击区,开展游击战争。其领导机关一直设在“美丰杂货店”。是年9月,定海县警察局保安警察第二中队被国民党桂永清部缴械后,党的领导机关无法开展工作。10月,詹步行撤离岱山。
吴依芳告诉记者,为保护好“中共东海工委旧址”,1993年12月,岱山县委、县政府已对原来的两间房子进行修缮,其中一间已被收归,内部陈列着原来东海工委用过的物件。1995年8月,其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12月,岱山县人民政府将“中共东海工委旧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那里立碑一块,上书“中共东海工委旧址”八个大字。
硝烟散尽,精神长存。2002年6月,东沙镇筹建了中共东海工委革命史迹陈列室,通过“形势与任务”“斗争与策略”“缅怀与继承”三大板块展现东海工委的革命历程。
记者采访当天,今年80岁的东沙中学退休教师刘承筠应东沙社区邀请,来到中共东海工委革命史迹陈列室为游客讲解这段历史。“我父亲以前也在东沙开杂货店,当时他和詹步行认识,称呼他为‘王老板’,尊称‘王先生’,因为其长得显老,有时候还戏称他‘王老头’,一直到解放后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刘承筠回忆自己父亲的讲述,滔滔不绝地讲起这段历史。
当天,记者还遇到了从绍兴上虞来旅游的潘桑一家。“来了陈列室,才知道原来海岛如此有历史底蕴,带孩子仔细看了,这儿真是可玩、可看、可感。”潘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