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铁血英雄“狼牙山五壮士”

周永章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02日 第 05 版 )

  新中国成立后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

离休后的葛振林给少先队员讲抗战故事

“棋盘陀,山崖高,壮士的血花红;勇敢的八路军,五个好英雄……可惜枪弹完,一死报祖国,把武器全破坏,跳下棋盘陀。留下了好故事,战斗做模范,这五个好英雄流传在民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收到河北省保定市一位老战友用微信发来的《狼牙山五壮士歌》。听着这旋律,笔者想起了40年前的往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笔者在解放军报记者处学习工作期间,为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曾走访当年的狼牙山战地,并有幸采访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幸存者、时年69岁的葛振林和当地知情老人,听他们详细讲述狼牙山战斗的经过。

笔者在整理当年的采访笔记时又有新发现:查阅军史,舟山警备区的前身山东军区第8师主力“老5团”“老3团”,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抽调的部分红军连队和干部骨干与鲁南数支地方抗日武装组建的,其中有的红军连队和干部骨干来自“狼牙山五壮士连”所在的八路军部队。也就是说,舟山警备区前身老部队直接或间接传承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血脉;且国内一些军事专家和舟山军民也把81年前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血战大鱼山岛誉为“海上狼牙山之战”。

日军“铁壁合围”狼牙山

狼牙山距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约45公里,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有5坨36峰,因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远远望去,狼牙山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扼守太行山要冲,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当年这里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东大门和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库,被日军列为重点“清剿区”。

1941年9月23日,3500多名日伪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对八路军115师下属的晋察冀第1分区所在地狼牙山进行“铁壁合围”和“扫荡”,企图围歼转移在此的八路军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及数万群众。

“由于根据地出了叛徒赵玉昆,情况十分凶险。”据葛老回忆:赵玉昆是河北省易县东邵村人,土匪出身,抗日战争爆发后拉起一干人马,自封“华北抗日第7路军司令”,后被八路军冀中军区收编后担任了晋察冀第1分区3支队司令。但其匪性不改,野心膨胀,于1940年率旧部投降日军,被日军任命为易县伪警备团长。熟悉八路军根据地的赵玉昆,带领日伪军对狼牙山地区发起围剿。抗战胜利后赵玉昆自毁容貌,改名潜逃,但经群众举报,最终在1950年以叛国罪、汉奸罪被判处死刑。

面对叛徒、汉奸赵玉昆带领数千日伪军对狼牙山的围剿,时任八路军晋察冀第1分区司令员杨成武采取“围魏救赵”战术,命令20团和3团佯攻日军南侧,1团主力抓住时机掩护地方干部群众向北突围。1团7连奉命在棋盘陀一带阻击敌人,制造我军主力仍在山上的假象,为部队主力和地方干部群众撤退争取时间。次日午夜时分,被敌人围困的地方党政机关干部、游击队和群众已悄悄转移出去。

打退鬼子5次冲锋

25日凌晨,7连完成阻击任务后撤离,留下6班继续拖住敌人。

“当时我们班班长是马宝玉,我是副班长,战士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听到要留下1个班拖住鬼子的消息后,班长立马找指导员蔡展鹏请战。指导员和连长商量后同意了。团长邱蔚临走时,对我们班的同志说:‘突围的队伍和群众能不能安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全看你们能不能把敌人死死拖住。从现在起,你们班1个人就要对付10个或几十个敌人了。要充分利用狼牙山的天险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随后,蔡展鹏说:‘你们班必须坚持到今天中午12时,然后看情况,能往哪儿撤就往哪儿撤,明天到规定地点集合。’连队主力撤离后,我们趁着月色,把团部留下的几箱地雷从山脚一直埋到半山腰。然后,占领有利地形隐蔽起来。”葛振林回忆说。

9月25日上午,500多个日伪军嗷嗷叫着,疯狂地向山上扑来。“轰、轰、轰”,地雷接二连三地炸响,走在前头的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但后面的日军仍往山上爬。眼看离战士们只有30多米了。“扔手榴弹!”班长一声令下,全班战士把手榴弹狠狠地投向敌人。未被炸死的鬼子连滚带爬退了下去。

敌人又进攻了。7个日本兵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向山上冲。“先把敌人的机枪手干掉!”班长打了个手势后和葛振林从不同方向瞄准敌人的机枪手。随着枪响,敌机枪手被击毙,敌机枪成了“哑巴”,冲在前头的日军趴在地上不敢动。不一会,后面有个日本兵挥动手中的小旗,30多个日伪军在炮火和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又向山上扑来。“打!”班长带领大家利用有利地形阻击敌人。

全班连续打退敌人5次冲锋后,山脚下又集结了前来增援的近百名日伪军。其中1个日军把指挥旗插在地上,又同另几个日军朝山上方向铺了一块长方形大红布。不一会,2架日军飞机飞临6班临时阵地上空。五壮士刚卧倒隐蔽,敌机便向下俯冲投弹并用机枪扫射。山下的日军指挥官把战刀一挥,敌人又往山上冲来。

班长带领全班打几枪换个地方再投几个手榴弹,边打边往山上撤。鬼子就这样被牵着鼻子往山上爬。在那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日伪军的尸体。

誓死不当俘虏

当天中午,6班在完成阻击任务准备撤退时,来到一个岔路口:往右的路通往老君堂山区纵深,那是军民转移的方向,如果走这条路,鬼子肯定会跟踪而来,威胁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往左通往棋盘陀顶峰,到了那里无路可退,但可保证被转移军民的安全。班长决定带领全班把敌人往狼牙山主峰棋盘陀引。就在这时,五壮士遇上了在附近山上采草药的当地甘河北沟村村民冉元同。葛振林说:“老乡!鬼子追来了,快找个地方藏起来吧!’”

冉元同关切地问:“同志们上哪儿?”

“上棋盘陀。”葛振林回答。

“别上那儿,那是三面绝壁的孤峰。大莲花瓣山附近有山洞,鬼子找不着,跟我去吧。”冉元同劝道。

“不行啊,我们得把鬼子引到棋盘陀去!”班长马宝玉感激地说。

眼看敌人越来越近,五壮士当即往棋盘陀撤。“敌人步步紧逼。班长把最后1颗手榴弹甩向敌人。前面的几个鬼子被炸死。接着,我们就用石头砸鬼子。后来,身旁的石头也用完了,大家退到了棋盘陀三面是悬崖的顶峰(此处地理标为985米)。我走在最后,等我赶上去,班长带着3名战士已经站在悬崖边上。班长握住我的手说:‘老葛!我们誓死不能当俘虏!’我点点头。利用日军暂时还没追上来的机会,我把班长叫到一旁,商量介绍身边几位战友入党的事。班长掏出1个小本本记下来。然后,他走过去对3位战友说:‘我和葛振林是共产党员,这次战斗证明你们都具备了入党条件。将来如果部队能找到我的尸体,会在我的衣袋里发现我和葛振林介绍你们入党的证明。现在就让我们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吧!’我说,‘人牺牲,枪也不能留给鬼子!’班长说,‘对!’他随手就把手中的三八大盖扔下悬崖。我也举起手中的枪往石头上砸坏扔下崖。几乎在同时,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也举起心爱的枪狠狠地往石头上摔。这时鬼子嚎叫着已经冲上来,企图活捉我们。班长昂起头正了正军帽,走上悬崖边,大声喊道,‘同志们,跟我跳!’大家当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祖国人民万岁!’我们随后纵身跳下悬崖。后来我得知,这一切刚好被躲藏在棋盘陀对面的大莲花瓣山洞口的村民冉元同看到。”葛振林回忆说。

冉元同还发现,追上棋盘陀顶峰的日军竟然整整齐齐地排成几列,对着五壮士跳崖处三鞠躬。他当时觉得很奇怪。后来才弄明白,当这群鬼子最终发现与其500余兵力激战大半天时间的仅有5名八路军时,震惊之余,也对五壮士的勇敢顽强和舍身跳悬崖的壮举表示敬佩!

笔者后经查阅杨成武将军秘书张子申等编著的《走向神社的哀歌》一书,得知进攻狼牙山上的日军指挥官名叫水上源藏,时任日军第110师团步兵联队长,后任56师团步兵团团长,中将军衔,在缅甸作战中被中国远征军击败后,饮弹自杀。

“狼牙山五壮士,登临绝顶弹持尽,飞身跳崖铸丰碑,英雄壮举撼天地。”五壮士跳崖的次日凌晨,冉元同便带着村民来到棋盘陀崖底寻找,结果只找到了三具烈士遗体,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村民含泪把烈士遗体抬到附近一个平缓的山坡上埋葬了,周围垒起石墙,上面撒上一层土。

杨成武司令员得知五壮士跳崖消息,悲痛不已。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说:“当时我落泪了。不久,1团长邱蔚又向我报告了一个好消息,挂在狼牙山悬崖古树上的两位壮士——葛振林和宋学义获救后,居然带着伤归队了!”

两位幸存壮士忆获救细节

葛振林、宋学义向杨成武司令员汇报了全班跳崖和他俩幸存的细节:他俩跳崖后,刚巧被悬崖壁上的小树挂住,当时晕过去了。葛振林被半山腰树枝挂住的地方,距离崖顶不足百米。醒来后,他用手紧抓住岩缝,脚蹬着石块,艰难地往上爬到了一个崖壁凹陷处。此时,刚好易县“青年救国会”主任余药夫来到棋盘陀顶峰,发现了葛振林,便抓住崖壁上的小树爬到他身边,然后两人拉护着小心挪到崖顶安全的地方。葛振林被救后,崖下传来宋学义的呻吟声,余药夫又抓着小树下去将宋学义背了上来。

余药夫怎么会这么及时到崖顶呢?原来,9月23日,中共易县县委开会部署反“扫荡”工作。24日派余药夫连夜和区里的同志组织群众向狼牙山上转移。护送群众进山时,余药夫脚部不慎受伤。日军进山后,他未跟上转移队伍。情急之下,便藏进棋盘陀顶峰附近的一条崖缝里。他也目睹了五壮士宁死不当俘虏舍身跳崖的过程。鬼子撤退后,余药夫攀上棋盘陀峰顶悼念英烈时,惊喜地发现挂在悬崖壁小树上的葛振林、宋学义……

余药夫随即将他俩护送到山上的道观中。道长李海忠道风纯正,富有爱国心。在日军扫荡狼牙山前,他就主动为八路军引路,帮助乡亲们转移。返回时,因道路被日军炮火封锁,他只好在山峰松树坨的山洞里躲藏。鬼子走后,他便赶回道观,正遇到了余药夫送来的葛振林和宋学义。李海忠年轻时学过道医,出家后在狼牙山常采草药救死扶伤。他精心用草药给两位壮士治伤。未等伤口痊愈,葛振林和宋学义便急着带伤归队。

杨成武司令员赞扬说:“在狼牙山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五勇士顽强战斗,牵制了500多个日伪军,共消灭了50多个敌人,用鲜血和生命掩护部队主力、地方党政干部和群众安全转移,真了不起!”

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马宝玉等三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聂荣臻司令员高度评价硬核铁血英雄“狼牙山五壮士”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狼牙山五壮士”英名传天下

“狼牙山五壮士”以悲壮的姿态挺起硬核的脊梁,成为闻名全军全国的抗战英雄群体。

五壮士跳崖后,本文开头的那支《狼牙山五壮士歌》很快在晋察冀边区军民中传唱开来。

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以《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为题刊发“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这篇报道很快被延安《解放日报》转载。1946年,东北画报社出版了《狼牙山五壮士》木刻版画。

1942年3月,狼牙山军民带着工具和干粮,人拉肩扛身背,攀山崖翻陡壁,将近百吨的石料和沙子送上了海拔1000米高的狼牙山。在五壮士跳崖之处,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塔”。

日军得知后,于1943年用大炮击毁该塔。

1959年,该烈士塔重建。聂荣臻元帅为塔题名“狼牙山五勇士塔”。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上将写了一副《赞五壮士》对联:“狼牙山涧成壮士,威震敌胆;易水河畔舒正义,万世流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小说《狼牙山五壮士》;版画家彦涵创作了木版连环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国家外文出版社等全国多家出版社共出版了16个版本的《狼牙山五壮士》连环画;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狼牙山五壮士》,真实再现了五壮士顽强战斗、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影片上映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后人曾写下铭记英雄的诗篇:摔碎枪时迸发的火花,深深地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华民族万岁”的呐喊,永远,永远惊天动地……

英雄后续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幸存者宋学义,1918年出生在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出身佃农,从小要饭,当童工、打短工,过着苦难生活。1939年在讨饭途中,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1分区1团7连6班当战士。1944年,宋学义因跳崖时腰部受伤难治愈复员到河北省易县管头村任农会主席。1947年返回家乡,历任民兵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中共王曲公社委员会委员、县委委员。曾先后出席“全国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71年6月26日,宋学义在郑州病逝,享年53岁,遗体安放在沁阳市烈士陵园墓区正中央。1979年被追认授予“革命烈士”光荣称号。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幸存者葛振林,是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1917年出生,1938年2月入伍,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跳崖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立战功,全身6处负伤。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1年7月从原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的职位上离休。离休后的葛振林仍发挥余热,担任了驻地10余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1988年被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校外辅导员”称号。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在湖南衡阳因病去世,享年88岁。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无数先烈,血战到底,魂归山河;众多英雄,视死如归,化作民族的星辰。2014年,“狼牙山五壮士”入选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经过历次精简整编,“狼牙山五壮士连”至今仍保留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像老树的年轮,记录着一个民族从苦难中站立起来的坚韧;又像红色的种子,在一代代人记忆深处生根发芽。英雄,永远不会被祖国人民忘记!

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