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鱼糜漂洗水蛋白回收装备及达标排放示范项目投入试运行
洗鱼废水“淘”出高价值鱼蛋白
破解传统水产加工废水处理痛点,助力“一条鱼”产业向“绿”而行
记者 陈颖丹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28日 第 01 版 )
“985”行动新实践
本报讯 眼下正值鱼糜加工旺季,在普陀展茅工业园区的浙江裕珈林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满载带鱼的铲车正不断将原料倒入清洗—收集池。带鱼清洗后产生的废水,顺着专用管道泵入车间隔壁的智能化蛋白回收装备系统。
废水经过换热器调节温度,再进入蛋白收集池完成鱼蛋白的高效提取,预处理后的废水又被泵送至初沉池、氧化池、二沉池等依次净化,最终汇入清水池。现场工作人员用矿泉水瓶接取了处理后的水,只见水质清澈透明,凑近闻也无异味,与普通自来水无异。
近日,由浙江东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智能化鱼糜漂洗水蛋白回收装备及达标排放示范项目,在浙江裕珈林食品有限公司投入试运行。这项创新技术不仅有效破解了传统水产加工过程中废水易腐败、产生臭味且处理难度大的行业痛点,还能从洗鱼废水中“淘”出高价值鱼蛋白,实现废水净化与资源回收的双重突破,助力我市“一条鱼”产业从粗放加工转为向“绿”而行。
鱼糜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水产食品之一,也是海洋食品加工的一种重要原料。在鱼糜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清洗、漂洗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会对周边生态造成污染、容易引发海洋赤潮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更严重浪费了其中蕴含的丰富优质蛋白资源。
“相比以前的鱼糜加工漂洗水回收装置,这套智能化装备更先进有效,也更节能减排。”浙江东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缪琦瑛告诉记者,整套设备包含多个单元,将各环节集成一体,同时实现高度智能化运行,能自动采集大数据优化工艺,工作人员在总控室即可完成自动控制与实时监控,确保设备全天候稳定运转,“最重要的是采用这套装备后,鱼蛋白提取的质量和数量显著提升,分离后废水的COD(化学耗氧量)大幅下降,生化处理后的污水纳入管网后基本可达到排海标准。”
作为展茅工业园区内的鱼糜加工大户,裕珈林食品在旺季时日产生漂洗废水超1000吨,而这套新设备日处理能力可达1500吨,不仅提升了企业产能,还大大提高了对周边环境的友好度。更让企业惊喜的是,新装备每天还能从污水中回收提取12吨以上鱼蛋白。缪琦瑛告诉记者,从废水中回收的鱼蛋白经处理后可作为有机肥料原料,用于农作物种植。
记者采访当天,恰逢广东潮州考察团来到展茅,考察团一行人在裕珈林实地查看了设备运行流程后,对该项目高度认可。“舟山在水产加工方面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希望能将东杰生物的这个项目带回饶平,结合当地水产产业实际落地应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人大法制室主任余构勇说。
据介绍,浙江东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依托浙江大学的技术力量,推进再生水回用技术研发,让处理后的水能够回用于企业生产清洗环节。同时,计划在普陀区扩大应用范围,并逐步向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