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
城乡共美绘新景
——舟山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纪事
记者 陈逸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24日 第 04 版 )
舟山乡村咖啡生活周 资料图
嵊泗花鸟岛,斑驳的石头屋变成了主题民宿;定海新建村,废弃房屋改造成了艺术工坊;岱山龙头村,邋遢村蜕变成网红打卡地;普陀路下徐村,成了“没有围墙的创业园”。
产业基础的不断夯实、基建设施的持续完善、青年人才的持续涌入……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勾勒着城乡深度融合的曼妙笔触。
今年以来,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做好“三篇文章”缩小“三大差距”的路线图、任务书,全力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重大改革落地见效。
围绕“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一地一策做大镇街经济;深化强村富民改革,探索重点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一体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城乡深度融合,镇村美美与共。“千万工程”实践的新时代画卷,正在千岛大地徐徐展开。
强城:串珠城轴,锻造发展新引擎
强城,就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把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化推进,发挥好城的引擎作用,以产业、技术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8月中旬,金塘新材料项目ABS装置区多台关键设备迎来建设节点;与之隔海相望,定海盐仓欧深泰海洋科技园区最新型水下无人机正下潜探海;岑港海岸边,大片油库一眼望不到头;双桥的港口码头,万吨巨轮日夜进出不歇……
将这些镇街连点成线,串珠成轴,一条向上连接定海主城区,向下辐射重点村片区的发展轴跃然图上。这条轴线上,2024年整体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超185亿元,预计到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以上。
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正是当下舟山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打造“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舟山闻令而动,围绕“985”行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等重大战略展开谋篇布局。
以舟山本岛为原点,一条条发展轴串起县域内经济活力最旺、水平最高、要素最集聚的优势片区:
海洋智造发展轴以普陀城区为核心,六横镇、小干岛、蚂蚁岛、虾峙镇为轴点,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服务、海洋装备制造、智能临港工业,带动普陀经济开发区和4个重点村片区;
岱山大宗商品储运加工发展轴以岱山县城为核心,衢山镇、岱东镇、岱西镇、鱼山岛、秀山乡为轴点,围绕绿色石化、大宗商品储运持续发力,带动全县6个重点村片区;
嵊泗港景渔融合发展轴以嵊泗县城为核心,洋山镇、嵊山镇、枸杞乡、五龙乡、花鸟乡为轴点,在海洋文旅产业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带动全县3个重点村片区,目前已入选全省首批山区海岛线发展轴名单,获得重点支持……
串珠成轴,一镇一策,镇街里长出的新质生产力,将重塑城乡发展的格局,带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当下,我市已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并持续加力推进。
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全市各条发展轴已谋划确定重大项目108个、总投资703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57亿元。
依托发展轴,我市将统筹产业、人口、土地等资源,实现要素最优配置;建强发展轴,我市将先行先试,持续探索新型城镇化和海岛共同富裕建设的“舟山样板”。
兴村:聚合成势,激活和美乡村发展潜能
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兴村,就要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发挥好乡村得天独厚的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激发乡村的潜能。
在本岛最高峰黄杨尖的山麓,一个南起沙井村,北至茅洋新村的大黄杨尖乡创共富联合体已聚集成势,涵盖8个行政村,辐射面积33.45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
稳居核心的“网红村”路下徐主打时尚消费,带来巨大流量。片区内其他乡村承接溢出效应,因地制宜推出各类乡创产品……每逢节假日,纷至沓来的游客给村民带来“好钱景”。
2024年,大黄杨尖联合体全域经营性收入增速超20%,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437元,增速超10%。
一村独美不成景,美美与共满园春。组团“出道”,舟山乡村正迸发出澎湃的发展动能。
以干石览新建村为核心,定海区聚合周边乡村打造“大新建”片区,激活多样化富民业态;嵊泗花鸟乡聚合周边海岛,探索“海上爱情主题文旅线”;岱山龙头—鹿栏晴沙片区强强联合,做大强村公司,盘活闲置土地农房统一打造新业态;嵊泗花鸟、金平、黄沙3个重点村纳入省首批重点村片区组团……
近日,我市还制订出台重点村片区组团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3年内全市还将培育20个左右村片区组团,聚合带动100个以上行政村联动发展。
聚而成势,首先聚美。今年,我市将全面深化“千万工程”,实施新一轮渔农村风貌综合整治,重点推进农房、村道、管线、农田等“四整治”行动,计划年底全市和美乡村达标村覆盖率70%以上。
和美乡村,进而聚人。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青年入乡发展,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同时在前期乡村“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启动48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
人才进村,助力乡村共富。聚焦“土特产富”,今年我市将完善“1+5+X”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结合“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一村一品、一岛一策”,力争培育乡村“土特产”十亿元以上规模产业链2条、百亿元以上1条。
截至目前,我市已梳理年度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乡村特色产业重大项目108个,总投资达703亿元,年度投资157亿元。到今年年底,预计全市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就将有95%以上,力争实现全覆盖。
融合:融通共享,城乡发展同频共振
富起来的乡村和强起来的城镇,以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经络,融通共享,同频共振。
上午俯瞰定海古城胜景,中午到古樟驿吃上一顿地道农家菜,晚上步入“东海福泉”享受温泉愈疗……一条全长43.9公里的“云顶仙乡”一路好风光,连通城市和乡村,激活了特产售卖、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各类业态。2024年以来,东海百里文廊沿线区域电商销售额已超6000万元。
去年,我市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2.0版打造,实现建制村0.5公里通客车率100%,全市水上客运站至陆上公交100米内换乘站点占比达100%,全面建成市域客货邮三级物流网络,超过20万小岛用户收取快件不出岛、不出村。
拧开水龙头,涓涓清流喷涌而出。“以前打水要跑到一两公里外的山坳里,如今随时随地能用。”说起岛上通了自来水,普陀葫芦岛居民连说3个“好足嘞”。
如今,舟山本岛已全面实现供水一体化,周边的普陀山、朱家尖、鲁家峙、蚂蚁、登步、长峙、岙山、盘峙、东蟹峙、册子、长白等岛屿已通过海底管道连通;岱山本岛及周边的长涂、衢山等岛屿已实现大陆引水的全覆盖,大陆引水三期工程(金塘岛引水工程)已经建成完工,秀山岛实现海底管道连通,供水与舟山本岛共享。
今年,我市将重点实施城乡供水、垃圾、污水基础设施“三提标”行动,高质量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档升级,以一体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连接万家灯火。
到今年年底,我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将达8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出水水质达标率均在95%以上;城乡供水水源达标率达100%,农村人口供水市级统管比例在80%以上。
到2027年,全市城乡垃圾污水将基本实现一体收集、一体处理,城乡公交一体化率在96%以上,客货邮上岛进村实现全覆盖。
山海共美时,城乡绘新景。以“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为笔,以城乡一体化为墨,着眼于“扶强”,落脚于“带弱”,千岛之城舟山正以更澎湃的笔触描绘城乡融合发展的未来蓝图。让城乡在碧海蓝天间美美与共,山海同频,奏响共同富裕的澎湃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