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长涂:山海之间绘新景军港潮头谱新篇

通讯员 吴梦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12日 第 03 版 )

东海之滨,浪涌潮鸣。

位于岱山县东南部的长涂镇,一股务实奋进的力量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答卷。

数字见证稳健发展:今年上半年,长涂规上工业产值实现12.8亿元,同比增长47%;地方财政收入8182万元,同比增长28%。在全县高质量发展经济指标考核中位居乡镇第二,全市镇街经济考核一、二季度均稳居第四。这座素有“金银岛”之称的海岛小镇,以扎实的成绩赢得了关注。

荣誉彰显综合实力:这座陆域面积仅58.5平方公里的悬水离岛,连续17年获评“平安乡镇”,2023年荣膺“二星平安金鼎”。近年来更是捷报频传,先后将国家卫生乡镇、国家生态乡镇、省AAA级景区镇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收入囊中。

平安的根基、生态的底蕴、产业的活力,共同勾勒出长涂现代化海岛小镇的清晰轮廓。站在新的起点,长涂正将过往成绩转化为前行动力,朝着更高目标稳步前行。

向海图强“深蓝智造”构筑立体产业链

为响应市“985”行动号召,长涂聚焦海洋产业升级,构建“清洁能源+船舶海工+‘一条鱼’”立体链条,驱动蓝色增长极加速形成。

清洁能源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位于双剑涂海域的华润电力岱山双剑涂渔光互补项目是浙江省“千项万亿”重点工程,总投资约40亿元。其二期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与一期项目合计日均发电量约10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约3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该项目创新采用“上发电、下养殖”模式,高效利用滩涂资源。目前,计划总投资4.5亿元、装机容量302兆瓦的三期项目正加快建设,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3419万元,今年预计投资1.5亿元。三期全部投产后,项目总装机容量将达650兆瓦,预计年发电量8.35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25万吨,年营业收入约3.2亿元。

船舶海工产业优势持续巩固。长涂充分发挥海运业高价值、高税收优势,积极扩大运力规模。上半年已入库一艘价值8500万元的成品油船,另有3艘计划入库船舶,总价值约3.9亿元;围绕金海智造园区核心企业,今年共备案6个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2.36亿元;船舶修理业务稳健运行,累计修理船舶153艘。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9%,出口总额增长22%。

“一条鱼”产业链布局实现突破。今年7月中下旬,长涂迎来标志性成果:由镇内企业森海牧歌(浙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改建的全球首艘大型远洋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浙岱渔养60001”成功交付。该船拥有5个独创“通海舱”,总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创新利用波浪能实现自然换水体系,显著降低运营成本与鱼类死亡率,其智能系统可精准投喂、自动起捕并预警灾害。通过改造老旧散货船,单位水体投资成本降低70%,预计年产量2800吨、产值超1.2亿元。同时,东寨岛深远海围栏养殖项目首次实现岱衢族大黄鱼本地化野化养殖,首批30万尾中苗已顺利投放,预计年底上市,产值约3000万元。

立体产业链建设成效显现,得益于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长涂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同比增长79%。

文旅焕新军事文化点亮海岛特色

夏日的倭井潭老街,麦香与海风交织。

“将军!这棋子真特别!”在长涂镇第二届“倭井潭杯”非遗象棋大赛上,小选手周暄棋一边对弈,一边品尝着倭井潭硬糕制成的“炮”形棋子,引来阵阵笑声和喝彩。

这场别开生面的赛事吸引了全市70余名少儿棋手,是长涂“军港+”文旅品牌的一次生动实践,有效带动了旅游人气和消费。

“去年首届赛事反响良好,今年我们扩大了规模。”镇党委委员陈召军介绍,“我们还推出了军舰、坦克造型的特色伴手礼,通过‘非遗+军事’的创新融合,让长涂文化更鲜活,让非遗真正融入生活。”

3公里外的军港文化体验馆同样热度不减。来自长三角的研学少年们头戴战术头盔,在5天4夜夏令营中沉浸体验穿上军装、佩戴红花,感受“入伍”仪式;参观舰队,尝试火箭筒模拟体验;参与AI交互战斗和真人CS对抗……

依托丰富的军港资源,长涂引入专业团队打造特色军事研学路线:在倭井潭军博馆了解抗倭历史、赴驻地部队学习内务管理、于少年军校体验真人CS……已成功举办5天4夜军事夏令营4期,今年上半年接待各类团队31批。

配套的军港灯光秀、老兵酒吧等十余个项目,有效拉动了消费。同步打造的“海陆空”金海集市,汇集了退役飞机、快艇、大巴等元素,“岱衢族大黄鱼品牌推广周”“玩转金银岛”大集市等活动精彩纷呈,共同营造了多元的消费场景。1—6月,长涂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762.1万元,同比增长16%,文旅产业正成为推动共富的新动力。

科技赋能,也持续提升着文旅体验。在叮嘴门养殖基地,一架载着活鱼的无人机腾空而起。“传统运输需要2小时,现在利用5G-A通感一体技术,15分钟就能送达县城餐厅。”基地负责人张家豪介绍。同时,“吃住行游购娱”服务链持续完善——金港大酒店持续装修,海丰宾馆改造完成,金海超航酒店即将开业,并成功引入10家特色店铺。

长涂借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深化“军港+”产业融合,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聚集了人气,也带来了实在的经济效益。

民生破壁跨岛服务贯通幸福动脉

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增进民生福祉。

清晨,长西村惠民食堂飘出阵阵粥香。80岁的虞友娣老人用专属卡支付1元钱,满意地享用着标价5元的爱心早餐。这温馨的场景,是长涂探索“跨岛联办”公共服务,破解悬水离岛民生难题的缩影。

2025年,面对老龄化和地理限制,长涂以党建引领,创新服务,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三大领域精准发力,努力将分散的岛屿串联成共享幸福的共同体,惠及全镇1.6万海岛居民。

教育创新,特色教学助力成长。长涂镇幼儿园实施混龄教学,应对生源少的实际。25名3至6岁幼儿在“去收高粱”等主题活动中互动学习,“大带小、小促大”,开学首周即实现“零哭闹”,自理能力显著提升。课外,军港文化、种植实践、水枪赛、端午活动等融入乡土元素,幼教专家指导编撰《离岛混龄教育实施指南》,家校共育沙龙加强沟通,推动学前教育从“保基本”向“提质量”迈进。

医疗升级,海陆协同守护健康。深夜,东剑村独居老人王先生突发急病,一个电话直达村党群服务中心,“724”党建为民工作室迅速响应:党员志愿者集结,应急救援船立即出发,全程陪护,2小时完成跨岛送医。高效救援得益于覆盖全域的“15分钟应急响应圈”——7个服务区、24个核心网格精细划分,40名党员志愿者随时待命,AED设备与急救培训筑牢基础。6月12日,镇卫生院CT室投入使用标志着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提升,16排螺旋CT接入县域医共体系统,结束了岛民出岛检查的历史,急诊确诊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年检能力700例,上转患者减少超30%。如今,“渔政船+远程会诊”加强海上急救,“村卫生室AED+夜间响应”完善陆地保障,规划中的金海厂区卫生室将服务8000余名产业工人,“海陆联动”的健康守护网更加牢固。

养老优化,多元参与温暖银龄。在老龄化率超60%的海岛,长涂构建“1+3+N”养老体系。镇党委统筹,“先锋红团”“银龄帮扶团”、村两委协同,社会力量参与。互助暖流在老人间传递:300余名低龄老人通过“蓝港币”积分帮扶高龄老人,服务超1800次;“每日问候”关怀独居老人安全;银龄巡逻队巡查230次、参与环境整治50余场、劝导交通40余次,成为社区治理的“银发力量”;议事会提出的68条建议得到落实。12名持证护理员提供专业服务,共同构建起涵盖“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社区参与”的养老服务网络。

展望未来,“云团聚”平台将便利亲人联系,“亲情活动日”将增进代际交流,专业关怀服务将提升生命质量。潮声阵阵,长涂这座海岛小镇,正用党建联建的纽带跨越地理阻隔,用民生共融的服务温暖离岛生活,以居民满意的笑容,诠释着海岛幸福的新内涵,为离岛地区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长涂实践”。

向海,强产业之基;融军,活文旅之源;为民,筑幸福之本。

长涂奋进之路启示我们:立足禀赋方能特色发展,创新融合方能焕发活力,心系民生方能行稳致远。这座海岛小镇的生动实践,正以其务实、创新、温暖的“长涂范式”,回应着时代之问,贡献着海岛智慧。

本版图片由岱山县长涂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