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烈日暴晒下,码头地面温度在40℃以上,船上甲板局部温度高达50℃;从船头到船尾巡查船舶吃水情况,一个来回就需耗时近30分钟,这样的巡查一天要重复6到8次,相当于累计步行近4公里——
滚滚热浪中,他奔波在港口外勤一线
记者 汪超群 文/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07日 第 02 版 )
“Hello Chief!What is the for原ward draft now?”“OK,Let's checktogether!”
8月1日上午9时许,定海老塘山码头热浪滚滚。中国舟山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外勤人员陈江龙站在码头边,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轮上的乌克兰大副一起查看船舶吃水情况。
“这艘船是标准的巴拿马型船,吃水每相差1厘米,就相当于影响载货重量70吨左右。”陈江龙告诉记者,精准计算卸货量,就必须牢牢盯住船舶吃水。
看似简单的“观望”,实则很不轻松。船舶吃水有6面,分别位于岸侧、海侧的船头、船中和船尾。在船体保持平衡的情况下,货物卸前、卸中、卸后,每隔2到3个小时就得巡查一次。
记者跟随陈江龙从船头巡到船尾,距离约230米,一个来回就需耗时近30分钟。烈日当空,汗水湿透衣衫。这样的巡查,陈江龙一天要重复6到8次,相当于在高温下累计步行约4小时、近4公里。
更大的“烤验”是在船舶甲板上。
踩着悬梯上船,踏上甲板的一刻,记者只觉脚底板发烫。陈江龙却不以为意,径直朝货舱走去。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这艘外轮有3个舱,要在舟山卸载1.68万吨大豆。我们主要看这3个舱是否均衡在卸、大豆有没有霉变,这对船舶航行安全和进口粮食安全都至关重要。”站在火热的甲板上,陈江龙对记者说。
夏季太阳直射,地面温度在40益以上。船上的甲板、生产设备等金属设施暴晒吸热后,局部温度高达50益。“在甲板上站久了,像蒸桑拿一样!”陈江龙打趣说。
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记者被晒得有点受不住,陈江龙却依然干劲十足。“走!一起去看看缆绳松没松。”他一边走一边介绍,“现在潮水比较急,我们必须时刻保证每根缆绳均衡受力。如果缆绳太松,船可能会漂出去,很难拉回来了。海上小船多,撞上就出大事了。”
这艘外轮的头尾共有18根缆绳,每一根缆绳陈江龙都亲自试手,发现有松动的,立马督促船员用绞缆机绞紧(见图)。一顿检查操作下来,他早已汗如雨下。
“现在的天气情况下,在甲板上待10分钟,很多人可能会出现中暑、脱水的现象,我们基本上一待就要一两个小时。光是绞紧一根缆绳,就需要5到10分钟,而且过了1小时以后,它可能又松了,要重新绞紧。”陈江龙说,每次从船上干完活下来,一瓶1.5升装的矿泉水,他总能一饮而尽。
从事船代外勤工作16年,一年代理近百艘船,37岁的陈江龙如保姆般,为每一艘靠港外轮提供全流程服务。长年在户外经受风吹日晒,他调侃自己已经从“小鲜肉”变成了“老腊肉”。
“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跟进3到4艘船。每艘船一般中午左右离港,下午又有新船靠泊。碰上2艘同时并靠,还得来回跑。”虽然辛苦,但陈江龙满怀斗志,“宁波舟山港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港,作为一名港口人,我感到很自豪。我要用热血青春,助我们的港口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