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

看上半年工业经济如何量质齐升

记者 黄燕玲 通讯员 张博文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06日 第 01 版 )

岱山华丰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内,船坞和码头一片繁忙,15艘各类船舶正在维修。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目前是订单爆单满负荷运转,今年上半年修船120余艘,产值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

上半年,舟山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为主的临港工业,工业经济持续“挑大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多年高位基础上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1.5%,居全省第一,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全市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速36.2%,连续6个月领跑全省;规上工业利润增长56.6%,全省第一;普陀、定海首次包揽全省县(区)工业增速前两名。

“两新”融合初见成效,创新发展更加突出

“我们技术中心新招聘研发人员46名,新的研发场地也已经完成了装修,正式投入使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重工”)企业研究院负责人许东方表示。

作为全市首批10家企业研究院培育名单之一,今年中远海运重工专门投入研发经费1331万元,进行特种功能涂层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研发,已开发完成的新型环保海洋防污涂料已经在送第三方测试中,并且已经同步在企业实现了放大验证工作。另外,投入234万元研发费用的超大型船用双燃料动力供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提交到船级社进行认证,正在开展燃料系统动态监控技术研究和寻找应用示范点。目前,中远海运重工已成为全省船舶行业首家、全市唯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中远海运重工对创新的重视,印证了我市全力找准路径,在“两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迈出的坚定步伐。

今年以来,市经信部门积极探索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新模式,以培育建设企业研究院和产业链创新中心为关键抓手,启动60家企业研究院建设,聚焦产业链关键和共性技术,实施科技攻关计划和揭榜挂帅行动。依托产业链,创建船舶与海工、高性能合成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加工等4家产业链创新中心。岱山新材料研究院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成功孵化糖能科技等项目,海洋5G终端入选省“两新”科技成果推广清单。5家实验室入选省重点实验室。

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两新”深度融合的标志性成果。长宏国际完成了万箱级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浙江省首制船舶设计建造,润和催化研发的丙烷脱氢催化剂相关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4.2%,居全省第二。

下一步,市经信部门将持续推动“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全面推进60家市县两级企业研究院建设,落实首批关键技术攻关,年底前企业研究院和关键技术攻关要初具成效。推动产业链创新中心建设,精准匹配九大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强化产业技术赋能,促进九大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接续有力,增长动能更加强劲

今年3月,六横成功签下总投资50亿元的高端聚烯烃项目——朴烯晶聚烯烃特种材料项目。高端聚烯烃材料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卡脖子”新材料品类,可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隔膜、特种纤维材料等领域。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1亿元,年税收1.2亿元,可有效填补国内聚烯烃领域工艺、设备的空白,缓解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随着金钵盂青山不锈钢产业园顺利投产,六横电厂二期并网发电,鑫泰绿色海工制造与运维基地、万邦未来船舶绿色智能运维示范基地、万洋中央厨房等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普陀区项目攻坚成效显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5%,位居全省县(区)第一。定海区华康生物、国能电厂三期等重大项目投产,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6%的成绩,紧随其后。

“我们的一期项目目前已经全部封顶,即将开始设备安装。预计年底可以安装完毕,明年春节前后投入试生产。”岱山糖能科技董事长金海涛表示。该项目占地4.67公顷,主要建设年产1.2万吨5-羟甲基糠醛,预计年产值超过10亿元,将成为我市生物新材料产业的新引擎。

今年上半年,全市4个县(区)和6个功能区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7个区块取得两位数增长,普陀、定海、嵊泗分列全省县(区)第一、第二和第十。岱山县三夺“浙江制造天工鼎”并荣膺金鼎。

县(区)异军突起的背后,离不开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定海华康生物、普陀青山不锈钢等16个重点项目按期投产,对全市工业增速贡献率约45%。新招引朴烯晶高端聚烯烃、中芳特纤等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8个,总投资112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速36.2%,连续6个月领跑全省。

稳牢三季度增速,落实四季度冲刺目标。接下来,市经信部门将用好工业运行“增量促产、减量帮扶、技改扩能、新投产、小升规”五张清单、重大项目“三张清单”等举措,以月保季推动工业平稳运行,加快推动浙石化PMMA、新奥三期等20个重点项目按期投产纳统,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500亿元,完成制造业投资390亿元以上。

产业集群加速建设,经济基础更加稳健

普陀区未来智创城科技产业园内,舟山史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史河科技”)的项目即将投产。因为看好舟山船舶产业的发展,作为船舶产业配套的机器人公司,史河科技今年在舟山布局,建设船舶除锈机器人、内舱清洗机器人等4条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年产机器人近2250套,实现产值4.5亿元。

史河科技的落地,也是舟山市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业的写照。

上半年,全市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全面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实施石化“减油增化”、船舶“三个一批”、水产“揭榜挂帅”等产业提升行动,全市完成重点工业技改项目66项,更新设备2780台(套),世界级石化基地建设初见成效,造船全国份额占比持续攀高,舟山海洋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今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8家,累计达584家。

产业集群建设之下,传统产业高端化跃进。“一条鱼”产业链纵深拓展,加快向海洋生物医药、功能性食品等高端领域延伸。金塘螺杆数字化改造试点加速打造,塑机螺杆基地产量占全国70%,华业塑机IPO上市。大宗商品加工加快发展粮食、金属矿石、天然气等精深加工及下游制造,谋划打造粮食产业岛、矿石储运加工岛等新平台。

新质生产力也加快布局。随着电子特气、光刻胶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全市高端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等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步伐。而卫星通信、无人船艇、海洋感知等海洋未来产业加速涌现,为舟山在低空经济、数字海洋等未来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另一条赛道。

接下来,市经信部门将围绕重点产业抓增量,提速建设金塘新材料、鱼山高端新材料等百亿级项目,深化船舶修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围绕重点企业抓服务,争取规上工业企业突破600家,夯实工业“压舱石”,力争为全市经济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