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红舟领航 机关领跑
普陀:以党建为舵绘就海岛治理新“枫”景
记者 王菲 通讯员 张雷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05日 第 03 版 )
正值休渔时节,渔民党员李冰杰在沈家门中大社区的船员服务驿站听了特色党课,依托“航行的支部”党建“微阵地”,涉海党员群众离岸不离教育、离岛不离组织;夜幕下的街巷里,党员干部们化身“夜行人”,趁着群众空闲时段上门走访,手电筒的一束束光点亮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近年来,普陀区以党建为舵,构建机关部门协同、陆海联动共治新格局,整合多元资源、强化科技赋能、优化运行机制,精准回应基层治理的多样化需求,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风险隐患精准防控、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持续打造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样板。
强化红帆领航 夯实海上堡垒
普陀区是全省海岛数量最多的县区,拥有海域面积6300平方公里,各类船舶2300余艘,涉海从业人员7万余人,占全区人口的20%以上。
发展优势在海、潜力在海,管理难度也在海。以“航行的支部”为引擎,普陀以红帆领航驱动千船提升,以融智固本攻坚编组提能,将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转化为涉海领域共建共富共治新动能,构筑形成涉海领域安全发展、惠民增收、和谐稳定的示范体系。
将支部建在船头上。普陀打破“陆基依赖”,打造“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指导区级分中心,结合作业类型、党员分布等,精准划定作业编组党小组,实现“生产单元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同时,打造具有引领性、辨识度、影响力的“航行的支部”先锋船,广泛设置“安全生产”“抢险处突”等船头先锋岗,选树一批党性强、威望高的党员船长先进典型,在海上救援、安全生产作业、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船员思想教育难覆盖等治理痛点,普陀依托“航行的支部”示范矩阵,构建以渔业生产为线、渔民党员为面的海上党建工作带,运用“海上党课开讲啦”“休渔不休学”等载体,强化日常学习教育。同时,探索在货运码头、客运站、渔业码头,就近、就便建设海员、船员、渔民党群服务中心,选派党建指导员、助企服务员,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等,让涉海党员群众离岸不离教育、离岛不离组织。
以“航行的支部”为纽带,普陀还积聚各方资源力量,有效整合执法部门、涉海党员和“海上老娘舅”“东海渔嫂”等社会组织的海陆治理力量,形成岸上有组织、港口有阵地、海上有先锋的海上治理组织体系,共同打造平安和谐海域。
碧海缀岛链,千帆映霞光。以“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工作为主抓手,普陀持续深化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党建联建,“百船引领、千船示范、万船竞发”的海上党建生动画卷正缓缓铺陈。
写好“融”字文章 描绘海上“枫”景
海上管理机构多但联动难、海上矛盾多但联调难、海上问题多但联治难、海上信息多但联处难“四多四难”问题,一直是普陀区社会治理着力攻克的难点。
近年来,普陀紧紧围绕“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化解在海上”的善治目标,以“党建引领、条块融合、数字赋能、海陆联动”为核心,创新海上融治理机制,助推海上矛盾纠纷高效化解,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极具海岛城市辨识度的“普陀解法”。
去年4月,一艘普陀鱿钓船的4位实际产权人,因股份转让合并问题产生矛盾,涉及金额高达5300万元。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了解情况后,积极介入,依托诉讼、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一站式”模式,成功化解矛盾,推动有关人员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了调解协议。
2023年12月,由普陀区委会同宁波海事法院共同谋划的海上矛盾调解“专科医院”——全国首家海上融治理中心在普陀区应运而生。该中心拥有海上服务中心、法治服务中心、数智管控中心三个大厅,统筹整合海洋渔业等17个涉海职能部门力量,建立跨部门协同处置机制,引入海运、修造船等涉海行业协会随驻,特邀专家团研究员、首席法治咨询专家指导参与涉企纠纷研判化解,打造“一站式”国际海事商事争端多元化解模式,实现涉海涉渔服务管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也是目前全国沿海县(区)首家海事法官团队入驻的单位。
走进海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给渔民演示心脏紧急复苏的方法。渔民出海打渔,有时候长达数年,枯燥的环境、单一的人际关系、强烈的海浪,都会给身心带来极大冲击。在这里,渔民能够解决包括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办证换证等种种问题。
移步数智管控中心,海量数据与监控画面展现于数控屏上。“破解客观地域难题的一大有效手段,就是通过数据治海。”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普陀集成各涉海平台,建设海上矛调一件事驾驶舱,依托“智治海安”“智控港区”等应用,加强全域全时治安要素前置感知。同时,设立全国首家国际版“海上共享法庭”,整合网上立案、指导调解、在线诉讼等五大功能,实现远洋渔船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渔民兄弟们若在海上有了矛盾,可以通过线上应用在线申请求助、提交材料。”该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海上融治理中心成功调处涉海纠纷168起,其中,涉海重大矛盾纠纷26起、远洋纠纷30起。重大涉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履行率、满意率均连续保持100%。
创新网格夜访 提升幸福“成色”
“以前总担心电表箱起火,现在彻底解决了,晚上睡觉都踏实多了。”沈家门街道西河社区居民们对普陀区“网格夜访”机制赞不绝口。这个困扰社区已久的电表箱自燃隐患,通过该机制仅用20天就得到彻底整治,成为普陀区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生动案例。
作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发源地,近年来,普陀因地制宜探索“党建引领、海陆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推行“海上网格”管理和海陆“融合治理”,聚焦群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时间错位”问题,创新推出“网格夜访”工作机制,切实以党员干部“脚步之实”巧解联系群众“时间错位”问题。
普陀建立了“区领导+部门+镇街+网格员”四级联动体系,28名区领导带头包联全区353个网格,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域的“服务网”。创新采取“错时入户”“延时工作”等方式,利用夜间群众在家时段开展“民情夜谈”“道地夜话”等活动。
为确保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普陀建立了“网事夜商”“日汇总、周会商”等工作机制,简单问题由网格员当场回复,复杂问题联席多部门解决。同时,专项督查各环节,归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领域共性问题,纳入“七张问题清单”闭环管控。去年以来,累计开展“网格夜访”13097次,收集问题3404件,办结率达99.88%。
此外,普陀还拓展“网格夜访”服务半径,将服务对象从群众延伸至企业和项目。通过联动项目党建、产业链党建,构建“企呼我为”新场景,组织产融对接活动,推动水产加工企业与大院名校达成合作,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一落子”,治理“满盘活”。从渔港渔区的智慧护海到老旧小区的灯火阑珊,普陀的基层治理画卷上,一笔一划都镌刻着为民初心。未来,这片热土将继续高扬党建之帆,在基层治理的蓝海中乘风破浪,书写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普陀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普陀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