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面对面问需于企实打实纾困解难
——我市创新实施“一企一服务”机制纪事
记者 陈颖丹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03日 第 03 版 )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市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工业经济持续“挑大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多年高位基础上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
上半年这份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我市创新实施的“一企一服务”机制。通过体系化布局、闭环化管理、制度化转化,理顺问题征集、诉求分类、协调交办、跟踪督查全流程,我市实现涉企服务从粗放式向精准化升级。
市领导带头下沉一线,深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市、县(区)各部门联动协同、组团服务,精准纾解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以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位推动送服务政企联动“零距离”
7月10日,市委书记、新区党工委书记何中伟先后走进澎湃(浙江自贸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海骊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舟山海洋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地,专题调研创新和人才工作,并开展“一企一服务”活动。
今年1月至今,我市高位统筹、系统谋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坚持每周带队下沉企业“一线问诊”,既当“调研员”深入一线摸实情,又做“协调员”现场办公解难题,更化身“服务员”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上半年,市领导累计开展“一企一服务”现场办公99次,覆盖企业149家,14项长期困扰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进入破解流程,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
同时,我市建立了“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县区协同”三级服务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助企服务网络,市本级、县(区)、功能区将千余家企业纳入服务库;聚焦石化新材料、船舶海工、海洋旅游等重点产业,组建16个行业服务专班,采取“行业主管部门+产业链关联部门”的联动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确保服务靶向发力。
截至目前,我市各行业服务专班已累计服务企业190余次,不仅强化了政商关系,提振了发展信心,更将暖心服务切实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强劲动能。
精准施策解企忧纾困按下“加速键”
“园区常规公交路线不够、班次较少,打车费用又比较贵,人才夜间出行和外出办事不够方便。”今年3月,高新区“一对一”人才服务小分队在走访调研宏发产业园时,后勤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说的这句话,立刻被标注为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纳入了小分队的诉求反馈清单。
随后,人才服务小分队第一时间集中走访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了解实际需求,并启动人才诉求闭环解决机制,由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相关责任部门牵头落实。经与市公交公司充分沟通、精心谋划,成功推出高新区首条定制公交专线和全市首个“网约公交”服务试点,既丰富了夜间出行的公交线路,又满足了日间外出办事需求,企业人才出行难题迎刃而解。
企有所呼,我必有应。除了助力破解人才出行难题之外,人才服务小分队还针对浙江原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技术攻关需求,依托“港湾计划”积极与在舟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对接联系,成功引荐集成电路领域高级研究员并促成合作;针对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青年人才婚恋难题,联合妇联等部门,定制推出企业青年人才婚恋服务……
一系列务实举措的落地落实,折射出各级各部门为企业纾困解难、保驾护航的责任担当与高效作为,也正是我市“一企一服务”机制落地见效、走深走实的生动缩影。
以服务之“优”,解企业之“忧”。今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以“保姆式”贴心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建立了“问题征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跟踪问效”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对企业合理诉求回应率达到100%,并对部分不合理诉求做好宣传解释。
同时,我市还创新实施分层分类办理机制,对190家重点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比82%)的诉求进行精准识别、分级处置,简单问题由属地“即接即办”,专业问题由部门“限时结办”,跨领域难题由市领导“牵头会办”,重大事项提级至省级协调。今年1~6月,全市共交办问题223个,已办结131个,办结率达58.74%。
问题导向破瓶颈激活惠企“新动能”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今年3月,我市制定出台《“一企一服务”工作方案》,建立全流程、常态化企业服务机制,聚焦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以“解决一个问题、优化一类政策、提升一个行业”为思路,推动涉企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供给”转变。
“由我们牵头建立企业服务库,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填报诉求征集表,按月汇总上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提炼形成解决方案,实现从“点”到“面”的跨越———如市委人才办牵头制定《新时代海洋特色人才港建设20条》,在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安居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市财政局创新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集群,计划3年内形成超300亿元规模,精准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为推动“解决一企问题、惠及整个行业”,我市还建立了“问题—研究—政策”转化链条,对已办结问题开展“回头看”,组织市级部门联合开展“解剖麻雀”式分析,并将解决方案固化为普惠性政策条款,推动涉企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供给”转变。截至目前,我市已起草完成专项政策13个,其中4个已正式出台。
从解决“一件事”出发,向办好“一类事”延伸,这是实现从治标到治本转变的有效举措,也是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服务体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继续推动“一件事”向“一类事”迭代,落地更多具有舟山特色的为企服务新场景,力争全年企业问题诉求响应率达100%,问题解决率超90%,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