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东海岸 心安是故乡

——驻舟部队随军家属的“第二故乡”扎根记

记者 沈磊 文/摄 通讯员 蒋琳 门芳任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01日 第 03 版 )

聚光灯下,张琳与两位战友妻子组成的“千岛铁娘子”团队,高高举起舟山市直播电商大赛“人气新星奖”奖杯。台下掌声雷动,其中夹杂着同期参加培训军嫂姐妹们的欢呼与骄傲。

这一幕发生在今年6月的舟山市直播电商大赛决赛现场。这支由驻舟部队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中心推荐的团队,一举斩获社会赛道大奖。令人惊叹的是,3年前她们还是围着灶台转的家庭主妇;3年后,她们已成为被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国际海运学院等高校聘为直播特聘讲师的专业人才。

在9次荣膺“全国模范城”殊荣的舟山,这样的蜕变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舟山市“随军家属高质量就业”工作的深化推进,越来越多的军嫂正在这片热土上实现从“依赖安置”到“主动选择”的跨越,完成从“稳定优先”到“价值实现”的认知转型。

充电赋能 从家庭主妇到行业能手

2024年12月,舟山技师学院技能人才评价中心考场内,33名驻舟部队随军家属正在奋笔疾书。6天前,她们对物业管理还一知半解;6天后,她们全员通过考核,获得中级(四级)物业管理师证书。

这是舟山市驻舟部队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中心举办的首期中级物业管理师培训班。浙江国际海运学院教授从法规政策、案例分析到实践操作倾囊相授,军嫂陈颖在笔记上密密麻麻记满重点。“丈夫常年出海,我总想找份既能兼顾家庭又有职业前景的工作,这次培训打开了新天地。”

培训室内,直播电商的课程同样热火朝天。军嫂们白天学习“抖音推流算法”,晚上操练“短视频人设打造”。军嫂王翠翠如今已是网络主播“千岛铁娘子”团队核心成员,她的直播账号粉丝从0涨至5000,舟山带鱼、东极螺酱等海味通过她的直播间走向全国。

培训精准度也在不断提升。2025年上半年,舟山市驻舟部队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中心自主组织“初级会计职称”与“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培训及国家考试,并首次配备“双辅导员”——资深教师讲授专业知识;心理辅导员同步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军嫂纾解心理压力、树立就业信心。“2个半月考取初级职称,以前想都不敢想!”随军家属刘晓佳兴奋地说。

岗位圆梦 从稳定优先到价值实现

“既要顾家又要立业”的难题正被有效破解。舟山市持续创新举措,牢牢把握随军家属因照顾家庭不宜外出就业的情况,推出“互联网+”灵活劳务模式,建立“千岛军嫂”就业平台,打造“千岛军嫂共富工坊”项目。成功孵化3组军属电商创业团队,3年来,累计提供电商主播、直播运营、视频剪辑等15大类全职、兼职岗位,已帮助300余名军嫂实现就业,在舟山电商大赛中获“最佳新锐团队”奖。

政策支持力度不减。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财政局等部门持续推进舟山市属国有企业定向招聘“驻舟部队随军家属”的岗位。从资格审查到面试,工作人员全程提供“一对一”优质服务。

“随军家属既是军人的坚强后盾,更是舟山发展的宝贵人才。”市驻舟部队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中心通过职称培训开班动员、个别谈话及主题活动,强化观念引导激发内生动力,覆盖家属400余人次;联合市人社局等多部门举办“军属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92个。

邻里守望 从外来客到自家人

盐仓街道富都花苑的清晨,黄亦禧套上红马甲,手持清洁工具开始每日巡逻。“阿嫂,今天天气闷热,注意防暑啊!”居民张阿姨的叮咛往她心头吹来甜甜的微风。这位军嫂义工艺术协会党总支书记的日常,已成为社区治理的温馨风景。

2009年随军来舟山的黄亦禧,初到海岛时“连方言都听不懂”。偶然加入盐仓街道军嫂义工艺术团后,她开设烘焙课堂凝聚起散居的军属。如今协会已有50余名成员,舞蹈室里的古典舞排练、烘焙坊中的裱花教学、巧手屋内的编织课程,让曾经孤独的军嫂们找到了“家”。

军嫂王琢的故事尤为动人。在艺术协会的公益课上,她与另外一名军嫂李培月结为创业搭档。两人以“零添加、新鲜配送”为卖点的私房烘焙生意日渐红火。

这份互助精神延伸为军民融合的纽带。军嫂义工艺术团每年为军属及周边村民提供260节公益课程,涵盖近10个种类,广受欢迎。

从“外来客”到“主人翁”,军嫂们在海风中扎下了根。当张琳的丈夫在深海舰艇上收到妻子获奖的消息时,回复的卫星讯息只有8个字:“你在家乡,便是安好。”这或许就是对“第二故乡”最深沉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