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困难群众
民政救助残联救助实现“全域通办”
记者 汪超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01日 第 01 版 )
民生面对面·追踪
本报讯 “不用来回跑,家门口就能办低保,这对小岛迁居上来的群众来说,方便很多!”近日,户籍在普陀桃花的孙先生在沈家门街道完成了低保救助申请。
此前,孙先生申请低保救助,需跨海返回户籍地桃花提交材料,交通不便且需承担往返费用。今年上半年,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民政救助“全域通办”。得益于此,孙先生只需向居住地沈家门街道提出申请,由相关工作人员将必要材料上传至“浙里办”系统,即可依托“浙里救”实时流转材料、共享信息,无须再为异地办事奔波。
去年底举行的“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提出,加快推进民政救助、残疾人救助“全域通办”,精准帮扶困难群众。
我市民政、残联部门积极跟进落实,相继制定了《关于推进实施民政救助“全域通办”工作的通知》《关于明确残疾人救助相关事项跨县(区)代办的通知》。
“如今,特困人员供养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边缘救助、临时救助等可在‘浙里办’申请办理的各项救助,均已纳入‘全域通办’范围。”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马惠祥介绍,为了让惠民救助便捷高效,我市组建了村(社)专业代办队伍,开通统一代办服务热线,盘活全市450余名社区(村)探访员资源,提供政策咨询、材料预审等全流程服务,并开辟了急难型救助“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极速审批;通过“浙里救”和“舟到救助”平台,自动比对医保、社保等部门数据,精准识别救助对象。
今年以来,全市已主动发现并纳入保障范围残疾困难群众25名,智能预警低收入家庭50余户,救助响应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12小时,预警准确率达92%。
残疾人证办理事项、大学生助学补贴、残疾人特困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及灵活就业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费补助,这4项针对本岛范围内迁居残疾人的救助服务,如今也可跨县(区)代办。
以申请残疾人特困优惠证为例,申请人向居住地乡镇(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提出申请,提交所需的书面材料,经户籍地市、县(区)残联审核后,由市残工委予以发证。“残疾群体只需就近递交一次材料,即可由两地残联跟进受理与办理的全流程,真正实现了少跑腿、少操心。”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吟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