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地抓紧转移安置群众并全面启用避灾安置场所

“我们在这里很安全很舒坦”

记者 俞浙前 徐杰 翁青青 通讯员 尹倩倩 方碧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30日 第 02 版 )

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逼近,我市各地抓紧开展人员转移安置工作,全市210个避灾安置场所昨起全面开放。

“开饭啦!”热腾腾的盒饭分发到避灾人员手中,里面有鸡腿、蔬菜等菜品和米饭,分量十足。昨晚6时30分许,在定海区金塘镇山潭村文化礼堂,从附近工地转移而来的建设者们开始享用晚餐。这批233名转移安置人员,一部分来自甬舟铁路建设工地,另一部分是金鹏跨海大桥建设施工人员。

记者看到,上下两层总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地面是一张张床铺,数台大功率空调全力运转之下,室内温度适宜。建设者就餐后,自觉收拾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周围有不少村干部、民警和医护人员守候,他们将通宵值班,尽力为避灾人群提供服务。

“这里已连续3年作为临时避灾点。近些年,周边的大项目建设工地不少,我们要尽量为这些建设者提供可靠、温馨的避灾环境。”山潭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金鹏跨海大桥项目常务副经理刁明全告诉记者,当天中午12时,工地已全面停工,组织所有工人就近转移安置,“感谢山潭村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避灾点。村里的文化礼堂设施完备,服务也很周到。这几年我们每次遇到台风灾害都会来这里避灾。”

在位于金塘大浦口码头附近的荣盛新材料(舟山)有限公司办公楼内,昨晚安置了800多名工人。

截至昨晚8时,金塘已转移1600余名建设者,分置在岛上7个临时避灾点。

昨天下午2时起,新城管委会组织开展施工人员转移安置工作。

当天下午3时,一辆辆大巴车满载着建筑工地的工人抵达舟山体育馆安置点。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工人们带着被褥和洗漱用品来到预定区域安顿休息。

“前一天就通知我们做好转移安置准备了,今天的转移很顺利,吃的都给我们准备好了,一切井井有条,我们很安心。”中国铁建大桥局舟山会展中心水电二标段工人杨立国说。

在台风影响之前,新城管委会已对所有在建工地进行了仔细排摸,其中需要转移人员749人,除了可自行安置人员以外,需政府安置人员388人。截至昨天下午5时,新城区域所有在建工地施工人员已全部安全转移安置完毕。

在舟山体育馆安置点,记者看到,相关部门备足了饮用水和方便面等物资,由街道、公安、城管及医院组派的团队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所有转移安置人员安然避灾。

“接到通知后,经街道与工地统一安排,我们随即开始转移。”昨天下午5时许,在东港中学避灾安置点,那云“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项目负责人余贤春引导安置人员有序领取物资。他介绍,工地已全面停工,该项目共有257名工人需转移,其中120人安置在沈家门小学,137人安置在东港中学。“这种天气留在工地宿舍里肯定不如在集中安置点安全。”来自江西的工人童俊煌对记者说。

“阿婆,抓住我的手。”昨天下午,在普陀区桃花镇青龙村后沙头泥泞的小路上,村党总支书记庄梦璐和工作人员向90岁独居老人贺女士伸出了温暖而有力的手。转移途中,杂草丛生的山间小路在暴雨中格外湿滑,志愿者们跟在老人身后,有的撑伞,有的搀扶,确保安全转移万无一失。庄梦璐介绍,青龙村已对独居老人、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全面排查,确保转移安置“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截至昨晚,桃花镇已通过投亲靠友、集中安置等方式转移群众26人,避灾安置点已备齐生活物资。

据了解,普陀区各街道均已建立特殊群体帮扶机制。沈家门街道针对孤寡老人、困难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逐一开展上门走访,提醒备好食物饮用水、协助做好防范准备并告知紧急求助方式,展茅街道启用3个避灾安置中心,东港街道为转移群众准备充足的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全区已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200余次。

昨天下午,窗外风雨交加,而定海区白泉镇皋泄村文化礼堂避灾安置点内却是一片安稳惬意。来自舟山本岛环岛公路白泉至三官堂公路工程项目的工人集中安置于此,或观看电影,或坐着闲聊,或躺着休息,大家状态都很轻松。“我们在这里很安全、很舒坦。”工人申红亮笑着说。

记者看到,这个避灾安置点分为上下两层,工作人员不仅提前准备了泡面、蛋糕等物资,实时提供热水,还开设了棋牌娱乐、电影放映等活动区域,充分满足避灾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据统计,截至昨天下午5时,全市共妥善转移安置建设者8522人,其中在建工地3304人、在建水运工程259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