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船舶工业产值上半年实现275.3亿元,同比增长26.6%
造船全国份额占比持续攀高世界修船基地定位日益稳固
记者 吴建波 黄燕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30日 第 01 版 )
开栏语:日前召开的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号召,全市上下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全力以赴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舟山新篇章。为深入贯彻全会精神,市新闻传媒中心今起推出《奋战三季度夺取全年红》专栏,营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展现全市上下奋力推动经济持续稳中求进的积极作为。
本报讯 近日,一艘11.5万吨LR2油轮从定海工业园区的长宏国际船舶修造公司(简称“长宏国际”)顺利交付。作为“长宏国际”进军LR2油轮市场的“开山之作”,这艘船基于最新国际规范研发,代表了当前LR2油轮领域的先进水平。更引人注目的是,该船较合同交期提前30天交付,在赢得船东高度认可的同时,还为后续同型船舶的批量建造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持续开拓高端油轮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全市领军船企,“长宏国际”今年上半年产值已突破50亿元,综合实力名列全国民营船舶企业第三,手持集装箱船订单全球排名第三,有力助推全市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运行稳中有进。
今年上半年,全市船舶工业产值实现275.3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造船实现产值140.4亿元,同比增长40.5%,手持订单同比增长45.5%,价值超过100亿美元,重点船企订单已排至2029年,有力助力我省稳居全国造船前三。同时,上半年全市修船2374艘,实现产值134.8亿元,同比增长14.8%,完工艘数和产值都占全国40%、全球20%以上,5家企业位居全球修船前10强,“鑫亚船舶”“华丰船舶”和“长宏国际”蝉联全球修船完工量前三名,舟山作为国际最大船舶修理改装基地的地位得到业内普遍认可。
造船全国份额占比持续攀高,世界修船基地定位日益稳固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近日,“长宏国际”入选2025年第二批拟认定的舟山市企业研究院培育名单。近年来,企业越发注重创新,投资约1.2亿元建设的智能化工业车间产能稳定释放,车间引入高度自动化的T型材、拼板等智能生产流水线,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超过75%,大幅提高了平面分段制作效率。此外,机器人、AI管控系统等在焊接喷涂、生产统筹管理等环节也得到逐步推广。目前舟山已有“舟山中远”“万邦重工”“欣海设计”等多家企业研究院,船舶海工“两新”深度融合还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除此之外,各大船厂同步推动技改。打开手机小程序“华丰数智”,岱山华丰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机电工区主任周维挺马上就能查找到了每一位员工的所在位置。这一精准定位的秘诀藏在工人佩戴的安全帽内。为强化人员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华丰船舶”创新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理,融合物联网传感器与AI算法,使事故预警响应速度提升70%。此外,新基地大量引进水射流清理机器人、坞底除锈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逐步淘汰高耗能老旧器械,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仅今年上半年,企业设备投入就超4000万元。近年来,全市逐步推进重点船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升级,生产效率提升约15%。
在船舶海工方面,下一步,我市经信部门将强化政策支撑体系,用足用好已制定出台的《支持船舶与海洋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领域推动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系列帮扶政策,推动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统筹抓好整改和提升,有力推进落后产能出清,加快提升造修船能力,拓展高附加值船舶修造。全力招引以船舶设计和船配企业为重点的标志性产业链项目落地,攻坚高端船舶设计,组建省级船舶设计院,推动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