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托管班办夏日“村晚”
文化特派员率大学生实践团“送文化”
吴建波 乐珂琰 张玮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5日 第 05 版 )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乐珂琰 张玮 文/摄
本报讯 舒缓的小提琴声响起,台下30余个小朋友侧耳倾听,感受音乐的魅力……近日,金塘山潭村文化礼堂内古筝、竹笛、小提琴等乐器轮番登场,浙江海洋大学实践团的志愿者们以一节音乐团课,带领暑期公益托管班学员感受音乐中的家国情怀(见图)。
近日,为期一周的金塘镇暑期公益托管班在山潭村文化礼堂开班。本次托管班由省级文化特派员于志新发起,浙江海洋大学“文泽金塘,艺润山潭”实践团担任教学任务,面向全岛少年儿童免费开放。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作业辅导,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以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们,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实践团成员多才多艺,擅长乐器,非常适合给孩子们当老师。”身为浙江海洋大学音乐教师的于志新挑选了13名校民乐团、合唱团、室内乐团的成员驻村,另有7名远程队员提供支持。自7月8日进驻以来,他们面向金塘镇招募中小学生,课程涵盖诗朗诵排练、手工创作、体育游戏等内容,山潭村文化礼堂每天都洋溢着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7月14日晚,由山潭、穆岙、西堠村联合举办的“高铁连心 三村同梦”文艺晚会在山潭村远教广场举行。实践团大学生们表演了《喜送公粮》《中国的土地》等乐器演奏、歌曲演唱节目,展现了大学生“送文化”的青春活力。此外,10名暑期托管班学员登上“村晚”舞台表演诗朗诵,展示了一周的学习成果。“大学生来了,晚会更热闹了!希望这样的活动年年办。”观看表演的村民蒉迎春说。
作为文化特派员项目,“海岛艺学堂”培育的本地学员也自信登台,声乐、舞蹈、腰鼓、空竹、少儿越剧等节目绽放出“种文化”的丰硕成果。“去年我们引入腰鼓、越剧培训,今年村民主动要求增设舞蹈课,可见文化需求在日益增长。”于志新介绍,自去年底创建以来,“海岛艺学堂”已经开设了10余门文体艺术课程,培育出腰鼓队、空竹队等5支本土文艺队伍,先后参加金塘赏花周、“村晚”等本土活动,成为海岛文化生力军。
“我们的目标是让艺术从‘输血’变为‘造血’,在海岛扎根生长。”于志新表示,他将继续深化“送文化”和“种文化”,让文化星火持续点亮海岛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