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日之力 聚攻坚之势

新城“百日攻坚”行动破难题显实效

颜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5日 第 03 版 )

  □记者 颜榕

  金鸡山麓,渣土车往来如梭,文旅项目开山辟景打造康养胜境;长峙岛畔,海风猎猎、碎石铺陈,防洪海塘筑牢安澜之堤;三官堂公路侧,挖机挥舞、塔吊林立,“快速路”建设按下“加速键”……

  仲夏七月,烈日灼灼。新城区域“百日攻坚”行动正在各个重点项目工地上热火朝天地展开,建设者挥汗如雨,以只争朝夕的拼劲和攻坚克难的韧劲,跑出项目建设的“新城速度”,为这座城市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统筹联动 各方协作提速项目落地

  在S308南部快速路项目地块,补偿协议的签订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该项目涉及万里驾校闲置场地约2000平方米用地,虽面积不大,却是整条道路顺利贯通的关键。

  “因为牵涉法院执行、司法拍卖、解抵押等复杂情况,任何环节卡壳,都可能导致项目延误。”新城土地与房屋征收中心(以下简称“征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面对这一难题,新城管委会第一时间启动统筹协调,由征收中心牵头,积极对接定海区人民法院推动司法拍卖进程,协同银行梳理债权债务关系,确保土地顺利“解套”。

  去年以来,征收中心多次与万里驾校负责人沟通补偿政策,及时掌握并精准回应其顾虑,并请有关单位提供法律咨询,确保补偿协议内容符合法规要求且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新城管委会各相关部门迅速补充完善用地报批所需材料,及时测算安排协调所需补偿资金。

  最终,依托“多部门齐上阵、全链条无缝衔接”的工作格局,征收中心与万里驾校于本月正式签订征收补偿协议,S308项目红线范围内的土地率先实现权属清晰、可交付使用,搬迁腾空工作陆续推进,涉及区域也已顺利动工。

  S308南部快速路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南北交通格局,为周边居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新城管委会在重大建设任务面前展现出强大的行政效率与治理能力。打破“单兵作战”,形成“部门协奏”,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缩短工作推进周期。一个环节快一步,整体推进就能快一程;一个堵点打通,发展空间就能再拓展几分。

  聆听民声 破解群众“信任难题”

  在长峙岛长山咀海塘段,施工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该工程总投资近1.4亿元,是新城防洪挡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为沿线居民构筑起抵御风暴潮的坚实屏障,也为片区未来产业开发与生态景观提升奠定基础。

  然而,施工区王家墩村东侧530米区块成为了项目推进中的最大“拦路虎”。这一段海塘与最近的民房直线距离仅2.6米,地质条件松软,桩基施工产生的震动和噪声尤为明显。每天“轰隆隆”的打桩声,让居民惴惴不安,提出“要么停工,要么拆迁”的要求,矛盾存在激化的风险。

  “刚开始真怕房子会塌,晚上都睡不好觉。”村民王大姐坦言。面对群众对施工安全的担忧,新城管委会协调组建了包括街道干部、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及第三方监测机构的“联合走访组”,连续多日逐户上门,详细讲解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施工技术方案,并在动工前和施工期间,每月对房屋进行一次震动、沉降、裂缝及倾斜监测,第一时间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村民,向村民解释地质状况与各类安全评估数据,及时回应村民疑问。

  同时,对确需拆迁的房屋,新城管委会指导街道、施工方与村干部联动,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房屋评估丈量,制定安置方案,保障村民的合理权益,确保“拆得稳、搬得出、住得下”。

  房屋顺利拆迁后,海塘建设的基础工程已于今年5月整体完成,外海塘建设也将在本月底全部收尾,预计下个月将全面推进海塘融合工程,实现岸线生态修复与景观美化。

  群众信任,是所有工程建设最宝贵的“通行证”。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听得进意见、解得了疑虑,防洪大堤才不仅能挡住海潮风浪,更能成为凝聚民心、守护美好生活的“安心之堤”。

  创新方法 改写建设瓶颈困局

  在金鸡山文旅综合开发项目现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土方开挖正有条不紊地推进,部分区域建筑已初见雏形。这一总投资近8亿元的市级重点文旅项目,将打造集闲适旅居、高端接待、社交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星级酒店和品质住区的综合性文旅项目,并结合金鸡山自然山体景观和城市界面打造高品质城市街区。

  但项目开工之初便遭遇棘手难题。由于工地地形起伏大,土方开挖工程量庞大,需外运处置的土石方量预计达到15万方,可整体运输能力却极为有限。浙江舟山旅游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普坦言:“如果全部运往偏远码头,单趟运输就要7至8个小时,工期至少延误3个月以上,运输成本也难以承受。”

  面对困局,除了在定海区域为施工单位新增了一处转运码头,新城城管、住建等部门深入现场踏勘研判,创新制定“多元化土方去向”方案,形成“三向处置”机制。既协调周边区域设置两处临时堆放场,缓解土方外运压力,也允许施工单位自行联系有需求的建筑企业回收部分土方,用于道路回填、市政工程建设和厂区地基抬升,实现“变废为宝”。

  为进一步提速,新城管委会还为施工单位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一旦与建筑企业对接成功,便能以最精简的流程完成手续办理,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备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新城分局直属中队副中队长刘佩佩介绍,相关部门也同步建立了备案报批、流向登记与抽检制度,要求运输企业、回收单位和施工方分别登记运输车次、土源用途及使用地点,确保每方渣土去向可追溯、质量有保障。

  创新,不只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治理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再造。破解渣土处置难题,不仅保障了金鸡山文旅项目顺利推进,也为新城后续其他土方量大的工程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真正做到了“解决一个问题,撬动一类项目”。

  本版图片由新城管委会提供

  百日攻坚,竞速未来。今年5月,新城管委会启动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旨在全面推动区域内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更好发挥扩大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为实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力争完成75亿元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妥善解决各类矛盾难题,新城管委会的干部职工用实践印证:唯有聚力攻坚、真抓实干,才能打开重大项目推进的突破口,刷新区域发展的“高度表”。据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新城管委会委级层面已召开会议或现场协调30余次,10个“百日攻坚”项目均已制定工作方案,其中4个项目已销号,销号率达40%,其余6个项目也已明确解决路径和完成时限,正持续有序推进中。

  破难题、兴项目、惠民生,属于新城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正在这场竞速中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