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舟山最鲜明特质

—— 一论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5日 第 01 版 )

  □本报评论员

  昨天召开的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全面部署创新舟山建设,审议通过《中共舟山市委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打造更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港的实施意见》,对进一步推动舟山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市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决策部署上来,发挥特色优势,敢闯敢试敢干,让创新成为舟山最强劲的动能、最鲜明的特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于正在跨越奋进中的舟山来说,创新更是一把打破瓶颈桎梏、赢得发展胜势的“金钥匙”,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建设创新舟山,打造更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港,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省委全会部署的有力行动,是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华丽转身”的关键所在,是舟山这艘巨轮持续激发动能、劈波斩浪前行的核心引擎。

  建设创新舟山,我们有坚实的底气和基础,也有海洋这一最大的特色和优势。这些年,舟山统筹推进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和科技攻关,近3年累计新增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800余家,集聚了一批高水平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一批国内国际领先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当前的舟山,系列国家战略叠加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可谓是机遇空前、潜力无限。我们要立足舟山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全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涌现出更多海洋场景和产业应用场景,让创新的浪潮在东海之上奔腾不息。

  市委《实施意见》明确了创新舟山建设的方向、目标、路径。我们要锚定“到2027年,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海洋科技创新港基本建成、海洋特色人才港基本建成、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的目标,深入实施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重大平台提能攀高工程、“百支创新团队入舟”工程、成果转化加速提质工程、海洋产业创新升级工程、创新生态重塑优化工程。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每项工作都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形成工作抓手和载体,确保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创新舟山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牢牢扭住“牛鼻子”、抓住要害处。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是事关成败的关键之处。我们要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和实现路径,紧盯不放、持续发力,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下好海洋科技创新“胜负手”。

  舟山的命运,深系海洋;舟山的未来,必由创新。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锚定目标任务,大胆探索创新,奋力攻坚破难,以创新舟山建设的实绩实效推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