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智慧警务为石化基地织就“数字安全网”

邹霏霏 张志龙 姚旭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4日 第 05 版 )

  “鱼鹰战队”队员正在调试设备

  □邹霏霏 张志龙/文 姚旭阳/摄

  “警报!D区3号门发现未系安全带作业人员!”在岱山鱼山岛的护航海洋经济共治中心,AI监管系统实时捕捉到违规画面,安全员手机即刻收到定位提醒。当巡查人员赶到现场时,违规工人已被附近巡逻的义警劝导教育。这样的智慧监管场景,已成为这座国家级绿色石化基地的日常。

  依托“电子围栏+智能感知+数据中枢”三维防控体系,鱼山岛实现连续860天重大安全事故“零记录”。护航海洋经济共治中心犹如“数字大脑”,整合智能探头、危险品预警系统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为3.6万名建设者筑起立体化安全屏障。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防控”的跨越,最直观的变化发生在施工一线——

  去年9月,智能安检门在抽查运输车辆时,如同给车辆做CT扫描的智能安检系统,瞬间识破伪装成普通危化品的违规化学品,消除了一起重大安全隐患。

  鱼山岛23架作业无人机全部植入“电子身份证”,无人机反制系统如同低空“电子篱笆”,使“黑飞”处置时间压缩至180秒。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消防支队副支队长陈昌深有感触:“原先施工区域内巡查要依靠1个多小时的车巡,自从使用搭载高清夜视仪的‘夜鹰’无人机巡逻后,30分钟就能完成对施工区域的巡查。”

  这些智能化防控手段正在重塑鱼山岛的安全管理模式。岱山县公安局鱼山派出所创新建立“三色预警”机制:蓝色隐患由企业自查自纠,黄色风险启动警企联动,红色警报则触发全市应急响应。今年4月,危化品溯源系统监测到一批原料异常波动,立即启动黄色预警,多部门联合排查发现运输车辆温控系统故障,及时避免了泄漏事故。

  同时,生活区214名义警通过“同舟共治”云平台上报的隐患,2小时内就能得到处置。“现在我们既是建设者,也是平安守护者。”四川籍钢筋工张建军的话,道出了智慧警务带来的深层变化——科技不仅提升了治理效率,更让每一个参与者成为安全的守护者。

  智慧警务的温度,藏在民生服务的细节里。6月1日凌晨,欧冠决赛直播引发工人聚集观赛,“同舟快警”指挥调度平台秒级响应,共治中心立即增派4名义警维持秩序,并协调开放更多观影区域,既保障安全又满足职工需求。

  此外,鱼山派出所构建的15分钟法律服务圈,配备法律自助服务机,可实时咨询常见法律问题、连线专业律师在线答疑,并一键接入政府法律援助。

  在这片23平方公里的“海上钢铁森林”里,从智能安检到法律机器人,从无人机巡航到大数据预判,智慧警务正重新定义石化基地的安全范式。“当安全防线插上科技翅膀,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最坚实的底座。”岱山县公安局副局长、鱼山派出所所长赖侣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