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浙BA”给舟山带来了什么?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4日 第 02 版 )

  比赛前将本土特产分享给观众

  赛场外市集摊位人头攒动

  □记者 何菁/文 张磊 姚凯乐/摄

  舟山的夏夜,因“浙BA”被点燃。“草根”球员、优惠票价、县区之间铆足劲较量的氛围,都是“浙BA”舟山赛区自带的看点。因为有“苏超”热度在先,“浙BA”让人有了更多期待。

  从7月12日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舟山赛区预选赛拉开帷幕到7月20日的总决赛,定海“敖光”、普陀“龙女”、岱山“敖钦”、嵊泗“敖闰”组成的“东海F4”的精彩对决,赚足了话题与眼球。

  当篮球的拍击声与海浪的律动共振,当赛场的呐喊与市集的热闹交织,对于舟山来说,这场篮球赛事早已超越了体育范畴。这场以“浪尖争霸·鲜行舟山”为核心主题的舟山盛会,正以篮球为纽带,串联起竞技激情、消费活力,为岛城注入夏夜能量。

  场内场外,引爆岛城篮球竞技激情

  7月20日晚的普陀体育馆,注定被载入城市体育的记忆。馆内座无虚席的盛况,成为舟山市民对篮球热情最直观的注解。

  总决赛,当普陀队与嵊泗队的球员踏上赛场,每一次运球、突破与投篮都牵动着全场观众的神经。主场作战的普陀队全程掌握比赛节奏,嵊泗队自始至终拼尽全力。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竞技体育的拼搏与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个县区组队打破了强弱固化的印象,本土球员的拼劲让海岛篮球氛围达到历史顶峰。”市篮协主席郭建民这样评价此次赛事。嵊泗队4号球员董杰赛后说,“这样的比赛,让我觉得打出了归属感。” 这些无职业联赛经历的本土“草根”选手,用“为家乡而战”的荣誉感,让每一次攻防都充满了温度。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与国家增强全民体质、振兴三大球的战略也高度契合。

  看台上,一片橙色显得格外醒目,他们是环卫工人和消防员战士,也是这场比赛的特邀嘉宾。每次进攻,他们都会给予最大声量的欢呼。“我是普陀人,肯定今晚是要给普陀加油的,普陀必胜!”现身球场的环卫工人张桂园已经一扫当日工作的疲惫。为家乡助威,普陀市民王家旺甚至准备了1000片润喉糖分给应援团,“嗓子哑了,气势不能丢!”

  场馆外的狂欢已同步上演。户外观赛区,巨大的LED屏幕前座无虚席,众多市民和游客一起通过直播,观看普陀与嵊泗的精彩对决。球迷们一边为自己的球队加油,一边畅饮夏日冰啤,他们的话题关于篮球、关于城市的夏日。

  距离决赛开场还有1小时,普陀体育馆外的20多个市集摊位已排开长龙。手持烤串、冰饮的人们摩肩接踵——这里没有观众与游客的界限,只有被美食与音乐点燃的夏夜热情。来自上海的游客陆弈博一家本是来舟山度假,偶然得知篮球赛消息后便直奔现场,“看比赛前先填饱肚子,这些舟山特产太诱人了,领到的10元无门槛消费券正好派上用场。”他的话道出了许多外地游客的心声。

  海中洲大酒店摊位前,金黄的盐酥鸡在油锅中翻滚,摊主麻利地翻动食材。蛋挞、酸梅汤、自制酸奶、臭豆腐……摊位前一直排着长队。而这样的火爆场景,在20多个摊位中屡见不鲜。

  从赛场内的比分胶着到赛场外的消费热潮,“浙BA”正以“双线沸腾”的姿态,燃爆着岛城夏夜的激情。

  “体育+百业”,激活城市消费新活力

  在舟山打造“海岛赛事之城”的蓝图中,“浙BA”舟山赛区选拔赛绝非孤立的体育事件,更像是“体育+百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体育+”提升热度,也带动了餐饮、景区、购物等消费增长,形成可持续的消费吸引力。

  7月18日岱山县体育馆。“浙BA”赛事配套的“敖钦主场集市”上,新鲜出炉的鱼丸“嗞嗞”响,透骨新鲜的海货摆得满满当当,各种带着“海蛎子味儿”的特色小吃,馋得人直流口水。还有那些巧手匠人做的文创小物件,贝壳风铃、渔网编织包,件件透着海岛的灵气和匠心,让市民游客在“浙BA”感受氛围中,吃饱喝足逛美。

  除了看球逛集,岱山文旅还送出惠民“大礼包”:凭球赛门票,在赛事期间免费畅游岱山各大收费景区,既给球赛添了彩头,又把四面八方的游客“引”进了岛上的景区,让体育的“热乎劲”直接带动了旅游的热度。

  “浙BA”引爆的舟山篮球氛围还在延续。7月16日晚上,第二届街BA 3V3篮球争霸赛在宝龙广场圆满结束。比赛吸引了社区、村15支队伍同场竞技。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篮球从“专业赛场”走入“全民生活”。“小孩子在上篮球培训,带他来看看,感受下氛围,正好在宝龙这边吃个晚饭。”市民朱女士说。

  数据显示,仅仅是7月12日~13日活动期间,我市累计发放各类消费券6万元,赛场周边还配套体育运动嘉年华,设立包括餐饮美食、舟山文创、特色农产品、非遗手作等摊位40个,两天销售额16.5万元,带动舟山体育馆周边新城海鲜烧烤夜市、新城营地等夜经济消费近14万元。比赛期间,舟山赛区已累计发放消费券31.3万元,带动周边综合消费近250万元。这个数字的背后,是舟山“海岛赛事+文旅消费”融合模式的成功验证。

  为了将赛事爆点转化为持续消费动能,虽然舟山赛区选拔赛已经结束,但舟山各地文旅依然在通过“浙BA”的热度进行引流和文旅资源的深度宣传。将“一时狂欢”变为“长久流量”,是眼下各地文旅正在做的“下半场”文章。

  长远为计,赛事IP赋能城市发展

  “浙BA”舟山赛区预选赛的意义,远不止于这个夏天的热闹。对于舟山而言,这场赛事是一次文化输出能力与产业融合能力的综合检验,更是打造“海上赛事之城”的重要一步。

  比赛之初,“敖光”“龙女”“敖钦”“敖闰”4支队伍就以“东海F4”的形象亮相。这4个源自东海神话的名字,既呼应了海岛的地理特质,又赋予了球队鲜明的文化标识。这种将地方传说与体育竞技结合的创意,让赛事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深刻的“舟山烙印”。

  赛场内外的文化表达无处不在。开幕式上,“东海F4”的主题表演更将气氛推向高潮——演员们身着融入海洋元素的服饰,用肢体语言演绎着“浪尖争霸”的赛事主题,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舟山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浸润式的赛事运营,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效果。许多外地观众表示,原本只是来看一场篮球赛,却意外被舟山的海岛文化“圈粉”;而本地居民则在赛事中找到了更强的文化认同感。

  话题矩阵强势破圈,让舟山有了更多关注度。据统计,“浙BA”舟山赛区抖音主话题#浪尖争霸·鲜行舟山#播放量超2473.5万次,#海岛篮球赛事之城#在微博和抖音累计阅读量超3.4亿次;微博端#浪尖争霸·鲜行舟山##舟山东海F4申请出战浙BA#等话题累计阅读量超3162万,形成多平台传播热潮。“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化传播,强化地域文化认同、实现网络影响力破圈、构建文旅长效转化。”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体育事业层面,赛事为本土篮球人才提供了展示平台。比赛中,涌现出了一批备受追捧的明星球员,他们在赛场上展现的对抗能力、篮板球技巧,让人们看到了民间篮球的潜力。赛事结束后,选拔出的舟山市县区冠军代表队和市级联队将征战省级总决赛,进一步推动舟山篮球事业的专业化发展。

  在产业发展层面,这不仅是对市民多样化体育需求的积极回应,更蕴藏着激活“赛事经济”的巨大能量。当赛事与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深度融合,一条贯穿“观赛—体验—消费”的产业链正在延伸。未来随着更多品牌赛事的引入和本土赛事IP的培育,消费链条将不断拉长,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也将持续释放,为舟山的城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城市品牌打造上,“浙BA”舟山赛区预选赛的举办,是“海上赛事之城”的鲜活注脚。借由这场赛事:从篮球赛场的激烈角逐,到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的群众基础培育;从海岛马拉松的独特海岛风光赛道,到海洋运动会中极具地域特色的竞技项目,“海上赛事之城”的轮廓愈发清晰。

  当然,对于这场全民期待、全民参与的赛事来说,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市民都给予了更多的期待。“建议优化赛制,合理安排比赛时间与场次间隔,避免球员疲惫,也让观众有更充裕观赛时间,提升观赏性。”“希望进一步提升赛事服务,优化场馆设施,提升观众观赛体验。”“接下去的赛程中,还是要深化‘篮球+’融合,与文旅结合,最好能够进一步带动外地球迷到舟山消费。”……

  “浙BA”第二阶段城市争霸赛的精彩值得期待。今年的舟山夏夜,注定因“浙BA”解锁出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