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4个“揭榜挂帅”项目全部通过验收
我市“一条鱼”产业链装上“智能引擎”
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郑娇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3日 第 01 版 )
本报讯 在定海的舟山新舟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新研发的冷冻水产品自动称重及包装设备近日通过验收。“成品率提高3%,包装袋损耗减少50%以上,产能提升150%以上……”这一连串亮眼数据,让公司董事长徐峰感到欣喜。
行业提出技术需求,政府部门搭建攻关平台,科研单位携手企业组成联合体“揭榜挂帅”……历经2年攻坚,市经信局推出的4个“一条鱼”产业链加工装备提升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揭榜挂帅”项目,近日全部通过验收。这些成果为舟山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高端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按下了升级“加速键”。
记者在舟山新舟丰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冷冻水产品自动称重及包装设备正高效运转。经过冷冻处理的虾仁正通过自动传输带进入冷冻水产品自动称重及包装设备中,上料、装袋、封口,全程自动化作业。“以前打包一个集装箱,十四五个人得花3天时间,现在四五个人两三天就能搞定。”车间管理厂长徐金维给记者算了笔细账:新设备相比传统加工模式可年增产量可达400至600吨、成品率提高3%、包装袋损耗减少50%以上,每年能增效降本超20万元。
“以往,水产品称重包装长期依赖人工,存在称重精度差、用工密集、效率低下等问题,一度成为制约水产行业发展的突出痛点。”徐峰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在市经信局的牵头主导下,该公司与浙江海洋大学合作,针对冷冻水产品特性改造升级传统设备,将称重精度从依3%提升至依1%,还突破了“单一规格适配”局限,可适配多种冷冻水产品的自动化包装应用,填补了市场“高精度称重、高速包装一体化”设备的空白,同时因减少人工接触降低了食品安全隐患。
“设备不仅适用于颗粒状产品,还能处理块状、段式等形态,适配鱿鱼、虾仁等多种冷冻水产品。”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学院教授李振华介绍,研发团队通过配置14个称重单元,随机组合4个单元智能筛选最接近设定重量的物料落料,实现高速动态称重,成功研发出这款高通量、高通用性的自动化设备。
除冷冻水产品自动称重及包装设备项目外,由浙江大学、嵊泗县海洋科技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牵头的鱿鱼自动掏黄、切片拉花,半壳贻贝自动脱壳等“揭榜挂帅”项目也顺利通过验收。这些技术成果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如今,我市水产品精深加工行业在海产品保鲜、精深加工技术及先进生产线(设备)应用等领域已跻身全国前列。去年,我市在政策支持方面进一步发力,出台了《舟山市工信领域推动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每年安排1000万元工业专项资金,用于对水产品精深加工设备自动化改造和首台套先进设备应用项目的支持。截至目前,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累计投入设备改造资金1.6亿元,建成水产品精深加工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10条,添置市内首套(首批次)关键智能化装备18台(套),其中远洋基地核心区块占到25%,持续领跑全国水产加工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