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线路“微创新”擦亮我市民生幸福底色
薛晓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15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 薛晓波
定海区盐仓街道虹桥村与普陀区鲁家峙岛居民长期受困于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经市人大代表调研献策、交通部门与属地协同推进,132路延伸至岙里王站(暂名)、322路拆分为两条线路的方案将于9月至10月落地。以“微创新”破解民生痛点的实践,彰显城市治理温度。
虹桥村小船岙超1000名居民需步行10分钟乘车,鲁家峙2万居民中5200余名老人因322路改道就医购物不便。市人大代表练国平8次走访社区,提交将132路终点站延长至岙里王站的建议;市人大代表鲁和锋聚焦老年需求,建议优化322路并增设主城区环线。代表们既关注老年人步行距离,又结合东海百里文廊景点运营,让线路优化成为精准对接民生的“定制服务”,诠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担当。
交通部门联合公交公司实地勘查,针对虹桥村6米宽道路提出加装防护栏、凸面镜等整改措施,确定采用6米微型公交车投运于132路;盐仓街道同步改造村民休闲场地为公交首末站,推进隔离桩增设等配套。鲁家峙通过选民座谈会,以客流数据为基础将322路拆分为“鲁家峙—沈家门城区”原线路与“鲁家峙—长途客运站”新线路,高峰时段发车间隔15~20分钟一班。从方案设计到9月初试运行,部门协同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政策落地无缝衔接。
如今132路“每日3班”运营方案确定,待车辆到位、道路整改完成后,将于10月1日延伸至岙里王站,村民步行时间缩短10分钟;322路拆分方案完成公示,因隧道施工等因素计划于9月初试运行。虹桥村同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鲁家峙以双线兼顾老年就医与通勤需求,启示民生服务需立足群众实际,让交通设施成为串联民心的纽带。
当虹桥村老人能在家门口坐上132路公交,当鲁家峙居民能通过双线便捷出行,这些“线路微调”带来的改变,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诠释。我市以公交线路“微创新”回应虹桥村200余名老人出行期盼、鲁家峙岛5200余名老人就医需求,既解决步行难题,也为文旅发展注入动能。期待更多务实举措以交通服务“精度”提升民生获得感“厚度”,让公交线路成为丈量城市幸福的刻度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