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速跑” 绘就海上花园新画卷

丛琳 刘珂铭 刘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14日 第 02 版 )

  普陀芦花河生态湿地乐园设计图

  新城万达星海湾围墙打开后景观

  定海湾公园全景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新城分局构建“河长+执法队员+无人机”三位一体巡河体系

  □记者 丛琳 通讯员 刘珂铭 刘琛

  翻开我市城市发展的卷轴,一幅幅生动图景跃然眼前:曾经杂草丛生的边角地,如今已华丽转身为精致的“小微游园”;闲置地块摇身一变,成为五彩斑斓的特色花海,吸引市民争相打卡;无人机巡查系统如同城市的“天眼”,让管理盲区无所遁形……

  从拆除围墙到闲置地块改造,从科技赋能城市管理到长效机制建立,今年3月以来,我市城管部门紧紧围绕城市市容环境巩固提升、城市公用基础设施改造等核心任务,精心制定“5311”十大行动方案,全面推进10项重点任务、100多个具体点位的整治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到海上花园城市的建设保障中,展开了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

  拆墙焕新颜

  打开城市新空间

  围墙是城市中的一道道屏障,不仅隔断了视线,还阻碍了城市空间的通透感与开放性。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围墙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悄然消失。曾经被围墙圈起来的“私密空间”,正逐渐变成市民共享的公共绿地和休闲场所。

  今年5月,新城万达城星海湾北侧区域1公里长的围墙被拆除后,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乔木和金边黄杨等绿植,道路两侧环境焕然一新。家住附近的市民高先生对这一变化深有感触,他满脸笑容地说:“以前这围墙立在这儿,感觉这条路都窄了不少,看着心里也憋得慌。现在围墙拆了,种上了多花草树木,空气都清新多了。我每天早上都会来这儿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心情也格外舒畅。”

  在普陀区海丝未来社区东侧,同样上演着一场“围墙变绿地”的美丽蜕变。日前,500米长的施工遗留围墙被拆除,东侧土地播撒草籽,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如今这里已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在前两年拆除围墙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继续加大滚动摸排力度,围绕城市道路两侧、临山边线、城区河道、城乡接合部等区域,最大限度扩展问题点位,联合属地落实“一点一策”,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通过这些努力,城市空间变得更加开阔,视野更加通透,市民们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截至目前,已打开围墙2.95公里,平整场地及复绿6.6万平方,拆除各类管理房76处,清理各类垃圾5000余吨。

  闲置地块蝶变 焕发城市新活力

  闲置地块的改造,是我市城市更新的又一亮点。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角落,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新城的郊野公园,大片的草坪铺设如同柔软的绿色绒毯向远方延伸,让人仿佛踏入了一片绿色的童话世界。每逢双休日,这里经常上演温馨画面: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玩耍,大人们则在这里搭起帐篷,享受着悠闲的午后时光。近日,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来到该公园放风筝,她感慨道:“以前这儿就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根本没人愿意来。现在改造成了这么漂亮的公园,周末经常带孩子来玩,这里也成了我们全家放松的好地方。”

  今年5至6月,新城赛丽广场西侧地块更是成为了城市的焦点,马鞭草竞相绽放,紫色的花海如梦如幻。这里迅速成为了婚纱摄影的热门取景地,吸引市民们纷纷前来打卡留念。

  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进公园绿地共享,充分考虑市民的多元化需求,完成儿童友好空间、体育空间等建设,新增帐篷开放区,增加市民享受户外生活的乐趣。如定海湾公园,凭海临风,向海而生,集观海、望潮及海防文化于一体,成为居民出行健走、休闲运动的首选之地,也是游客们感受海岛风情的绝佳去处。

  在闲置地块的改造中,我市注重精品打造,对往年整治的闲置地块,继续通过“精细统筹、精确管控、精致布局”进行改造,焕发新的靓丽风景。如今,这些曾经的“脏乱差”地块,已蝶变为“网红打卡点”,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和气质,更有效提升了城市宜居度和群众获得感。

  科技赋能 城市治理开启“智慧之眼”

  近日,在新城区域的河道上方,一架架无人机如同灵动的“天空哨兵”,正沿着既定航线穿梭巡查,为河道治理注入全新科技力量。这是我市城管部门为突破传统河道巡查困境,创新推出的“无人机河长”巡河模式。

  据介绍,以往传统的人工巡河模式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巡河人员徒步或乘船巡查,难以做到河域全覆盖,且常受地形、时间等因素限制,巡查效率较低。而无人机巡查则不受这些限制,它能够高效、精准地守护城区一方碧水清流,让河道问题无所遁形。

  以新城建立的无人机基站为例,日常无人机重点聚焦于城市消费新地标,如茶山浦水街、小干岛城市营地、欢乐海湾等区域。这些区域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容易出现流动设摊、乱停车、景观河道钓鱼等城市乱象。无人机的巡查,让这些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被及时发现并制止,充分发挥了城市管理在助力城市更新和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润滑剂”作用,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科技赋能,让城市治理开启了“智慧之眼”。为进一步发挥科技手段在提升日常管控效能方面的潜力,市县两级城管部门精心布局,共布设了12台无人机与多个监控点位,构建起了一个“空中+地面”的立体监管网络。这一网络如同一张严密的大网,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笼罩其中。它能够对垃圾乱扔、杂物乱堆、无序种菜、露天焚烧等各类城市乱象实现实时预警。一旦发现问题,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将相关信息迅速传达至相关部门,使得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整治效率。

  在科技的引领下,城市正朝着更加有序、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方向迈进。

  多元化举措 城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我市在城市治理领域持续发力,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在城市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城市治理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在城市家具、燃气和户外广告安全整治工作中,我市以精细化和科学化为导向,开展了全面深入的排查整改。今年上半年,累计排查各类问题1093处,完成整改977处。

  在燃气治理方面,新改建燃气管道28.3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59%,惠及3000余户居民,有效提升了居民用气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为城市安全治理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型户外广告年久失修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城管部门积极行动,组织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拆除违规广告49处。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广告设置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市城管部门制定并印发了《舟山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舟山市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规范》,为户外广告和招牌的设置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依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广告设置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针对“马路拉链”问题,城管部门充分调研,起草《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道路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通过制度约束,对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维护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推动城市道路反复修挖问题的整改,使城市道路管理更加有序、高效。

  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接下来,市城管部门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持续抓好各项整治任务,不断提升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加安全、有序、美丽,为市民创造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城市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