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海为书卷 岛作课堂
岱山:谱写浸润心灵的亲子研学诗篇
陈瑶 於飞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08日 第 05 版 )
□记者 陈瑶 通讯员 於飞燕
研学,让孩子在行走中成长,于实践中求知。这个暑假,想让孩子的行囊装满星辰大海的奥秘吗?想让亲子时光在浪花与渔歌中刻下独特印记吗?
岱山,正依托其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精心打造多条“海味”浓郁、寓教于乐的暑期特色亲子研学路线,铺开了一幅“海韵研学”的瑰丽长卷。县内新推出的亲子研学路线,巧妙融合“海岛红旅”“军港探秘”“自然课堂”与“非遗体验”等几大核心板块,通过实地研学,让知识跳出课本。
眼下,岱山正以亲子研学为笔,深化产业融合,推出一系列富有海味的研学线路。
一起乘风破浪· 加入海岛特色军旅——
“长涂港湾宽又长,胜景星罗遍海乡。”在岱山县的长涂镇,长涂港素有“台风吹不到,巨浪涌不进”美誉,也是有名的军港。
穿军装、戴大红花、“应征入伍”;观摩舰队、火箭筒体验;AI交互战斗体验、穿越火线真人对抗……依托长涂的“军港+”文化氛围,县内推出海岛特色军旅的系列研学。加入令人向往的“军旅夏令营”,在长涂军港这个“兵家要塞”争夺之地一起穿上海军装,走近海军,在研学的军旅生活中化身“小海军”。
走过倭井潭老街,看过“抗倭纪念牌”“参府庙”等地理标识,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走进倭井潭硬糕非遗展馆,体验制作能吃的“军事版”硬糕,把这块始于清光绪年间的非遗美食带回家;在长涂军港文化体验馆,沉浸式体验长涂军港文化。
博物馆奇妙夜· 穿越海味展览馆群——
中国海防博物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台风博物馆、中国灯塔博物馆、中国盐业博物馆、东沙筷子笼展示馆、岱东沙洋花生展示馆、厉氏陈列馆……岱山这座小小的海岛上,汇聚了一批海洋系列博物馆、乡村博物馆,通过研学线路的开发,赋予海岛博物馆新的使命。
中国台风博物馆融科普、旅游、科研诸功能于一体,可以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媒体,认识台风了解台风,是演绎台风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全国首家灾难性博物馆;舟山群岛是我国灯塔最集中的地方,岱山又是舟山灯塔最多的县,在中国灯塔博物馆这座仿照美国著名的波特兰灯塔建造的二层展馆内,有一座座著名灯塔的故事;在海防博物馆,不仅能学到近代海防史,还能看到这儿展示的战斗机、鱼雷、大炮、坦克、装甲车等大型武器……这些不过是岱山博物馆群的一隅,也是属于岱山的研学“博物馆奇妙夜”。
聆听历史回响· 汲取红色奋进力量——
岱山岛,一个蕴藉的文化根系远比文字更久远的海岛。岱山盐民斗争纪事、岱山书院的前世今生、东海女儿金维映……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流传在人们口中,岱山不断以民间信仰文化为切入口和载体,来反映岱山历史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
历史从未深睡在时间的长河中,其文化底蕴在当下成为红色文旅最好的养料。在东沙镇,有一座金维映史迹陈列室,以革命文物、文字档案、照片映像资料等形式展示金维映烈士的革命历程。随着鱼山岛的整体搬迁,血战大渔山的故事扎根到了渔山村的红色传承馆,研学到此还能看一场有声有色的小品表演。作为海岛,岱山绕不开“渔盐”二字,一座青黑革命史陈列馆把青黑村盐、渔民为反抗压迫、民族自由与国民党反动派、日军开展的革命斗争故事娓娓道来……挖掘县内的红旅资源,红色点位穿插在海岛研学的线路中,让研学之旅汲取海岛的红色奋进力量。
蔚蓝探险家· 探索趣味海岛生活——
7月1日,岱山县一批小朋友走进岱东镇上船跳的盐场,体验晒盐。盐耙一收一推,在阳光下析出的盐结晶被收集到一起,在村里体验到有意思的古法海盐晒制技艺。
他们还走进曾靠《奔跑吧兄弟》取景一度火出圈的秀山滑泥公园,在上千亩天然海泥滩涂里享受“泥与狂欢”,屈膝单跪在“踏槽”中,滑行于滩涂上,抓鱼虾、海蟹、蛏子、海瓜子等海产品。鹿栏晴沙,这“华东第一滩”的辽阔画布上,亲子时光可以化身“潮间侦探”,俯身细察退潮后沙滩上瞬息万变的微型宇宙……岱山之美,远不止于碧波万顷、金沙如练。研学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山川湖海,寓教于乐,以海为书卷,用岛作课堂。
本稿图片由岱山文旅提供
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深挖‘海’的文章,将独特的渔盐文化、生态资源转化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研学产品,目标是让岱山成为长三角亲子家庭暑期研学的首选海岛目的地。”
下一步,岱山将进一步提升一批具有海岛特色、海洋风格、岱山印记的亲子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加速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