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甬舟铁路及高速复线建设正酣,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一项项施工纪录不断刷新——
党建“火车头”引领甬舟铁路项目“加速跑”
朱丽媛 张烜赫 陆晨曦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01日 第 01 版 )
□记者 朱丽媛 实习生 张烜赫
通讯员 陆晨曦
突破3400米!近日,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舟山侧掘进刷新进度。作为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甬舟铁路项目承载着市民的殷切期盼。而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背后,党建工作如同强劲的红色引擎,驱动着工程建设破浪前行。
在金塘海底隧道的掘进过程中,人员管理、技术攻关、施工进度、质量把控等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牵动着中铁十一局党员周法庭的心。作为大盾构一队盾构队长,他每日清晨6时便踏入施工现场,开始12小时以上的坚守。
“定海号”盾构机的重量是普通盾构机的8倍,拥有10余万个精密部件,复杂的构造对现场维修保养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6月25日,正值工序转换的关键节点,周法庭带领团队俯身穿梭在轰鸣的机械间,对润滑气动油脂泵、主驱动密封加压控制柜等核心设备进行体检。每一次擦拭、每一项调试,都饱含着对工程质量的极致追求。
如果说设备维护是场“常规战”,那么技术攻关则是场“攻坚战”。起初,面对盾构机刀盘结泥饼这一行业难题,周法庭化身“解题先锋”,带领技术团队扎根现场,连续多日对地质数据、掘进参数抽丝剥茧地开展分析,并通过优化掘进参数、改进刀具配置,成功为盾构机“疏通经络”,确保掘进工作顺利推进。
在这条钢铁巨龙的掘进过程中,还有一位“守护者”——大盾构一队党支部书记赵东红。每日,他都会沿着隧道来回巡查。一趟四五十分钟的路程,他用脚步丈量安全,用责任守护质量。“螺丝必须打紧,管道接口要严丝合缝!”在管道改造现场,赵东红紧盯工人操作,反复叮嘱细节。他深知,输送泥浆的管道犹如隧道的血管,任何细微疏漏都可能酿成大祸。为保障盾构机与二衬施工同步推进,他精密协调每一个施工环节。
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中铁十一局甬舟铁路三工区项目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强思想、转作风、聚合力、重实干等一系列举措,让党建成为推动工程建设的“红色引擎”。党员建设者冲锋在前、领导干部下沉工区,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组织堡垒,为这条“海底天路”的贯通注入澎湃的红色动能。
在甬舟铁路及高速复线建设的攻坚战场上,党员们扛起攻坚克难的大旗。为安全、高效地完成隧道建设任务,中铁四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设立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技术攻坚小组,成功克服复杂的地质条件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挑战,跑出隧道建设“加速度”。
6月27日,位于定海小沙街道的双石岩隧道正以每天3米的掘进速度稳步建设。党员干部、现场负责人兰自义穿梭在隧道深处,不放过任何一个施工细节。“工程推进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只要有难题,党员就必须冲锋在前。” 作为双石岩隧道党员突击队队长,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誓言。
双石岩隧道掘进刚使用智能化设备,设备就“水土不服”了,兰自义心急如焚:“维修多耽搁一天,工期就滞后一天。”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他带领队员连夜对设备进行会诊。昏暗的灯光下,他们全神贯注地排查线路、调试参数。经过一夜鏖战,终于让设备重新苏醒,轰鸣声再次响彻隧道。
双石岩隧道全长5423米,是甬舟铁路陆域线的最长隧道,穿越了5条断层破碎带,复杂的地质条件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拦路虎”,加之工期紧、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进一步攀升。兰自义带领队员们深入研究每一处岩层结构,精确计算炸药用量,巧妙选定爆破点位,将施工风险牢牢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如今,该隧道已双向掘进1600米。而每1米的掘进,都凝聚着党员们的智慧与汗水。
“党建红”引领“工程蓝”,一个又一个难题得以攻克,项目建设不断加速。在中国铁建大桥局甬舟铁路项目五工区,党员王殿伟曾带领项目团队充分研究钻孔平台搭设工艺及抗台风措施,仅用85天就完成了桃夭门公铁两用大桥5600平方米的钻孔平台搭设,节省工期近2个月。
项目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定海区还深化“火车头”先锋号项目党建,有效保障项目建设推进,涌现出一批敢于担当、精于攻坚的党员干部。随着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甬舟铁路将向着早日建成通车的目标稳步迈进,助推舟山发展谱写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