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初代民宿改造升级,开设非遗主题民宿,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入乡

“95后”裴晨泽回乡创业记

胡园园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30日 第 01 版 )

  与当地渔民画家探讨创作主题 受访者供图

  □记者 胡园园

  初夏的海风轻拂,嵊泗县高场湾村正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

  漫步村中,共享电动车整齐排列在停车场。街道两侧,特色民宿与渔家餐馆比肩而建。傍晚时分,大排档里飘来阵阵海鲜香气,老板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游客;隔壁的咖啡馆内,轻柔的音乐与咖啡的醇香交织,为充满烟火气的渔村平添了几分文艺气息。

  “高场湾村虽然沙滩没有基湖沙滩那般大,名气也不及五龙田岙‘东海渔村’一样响亮。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整体优势,离县城近、环境清幽、配套完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民宿主都特别热情。”在自家民宿前,返乡创业青年裴晨泽语气中透着自豪。正是对家乡的这份深情,让裴晨泽毅然告别大城市回乡创业,立志成为乡村振兴的“火种”,吸引更多青年到海岛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大城市回到小渔村,外人眼中的“叛逆者”

  戴着方框眼镜,身着棉麻衬衫,言谈举止间这个“95”后年轻人透着超出年龄的沉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乖孩子”的年轻人,称自己当年是大家眼中的“叛逆者”,走了与众不同的创业之“路”。

  大学毕业,努力考编,捧上铁饭碗,这似乎是大多数父母理想中的子女成长路线。裴晨泽的父母自然也是同样的想法。可是,裴晨泽却并没有按照他们的理想路线发展。

  本科就读工商企业管理和工业设计的他,还没毕业就被特招进入一家央企从事芯片制造工作。工作不久,他却辞职开办了一家传媒公司。更让人意外的是,当公司步入正轨后,他又决定回到家乡渔村办民宿。

  “不听话,杭州发展好好的,回来干嘛!”这是回乡之初父母说得最多的话。

  2019年,他将父母所办的老民宿一通“折腾”。让父母没想到的是,翻新后的民宿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周末几乎处于满房状态。

  尝到甜头后,他又租下邻居的宅基地,启动了第二家民宿的建设。到如今,裴晨泽开办的米丘文旅有限公司共有非遗、宠物、咖啡等4家不同主题的民宿。

  看着裴晨泽家的民宿生意红火,左邻右舍羡慕又着急。早年海岛游刚兴起之初,村民们纷纷跟风修墙体、隔房间,在自家宅基地上开起民宿。可是,随着游客对海岛民宿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初代民宿被快速发展的形势抛到了后头。

  裴晨泽并没有独享商机,而是主动带领团队帮助乡亲们改造民宿。他们免费为这些民宿进行软装设计,用香薰、相框等小物件提升整体格调,并帮他们拍摄宣传照片,优化线上平台展示。经过改造,这些原本80元一晚都没人住的房间,价格翻了三倍。

  “多亏了小裴,阿拉民宿的生意慢慢好转了。”提起裴晨泽,“良辰美景”民宿主人裴菊妹,总是忍不住夸赞。如今,她家的民宿经过改造提升后,承包给了专业团队,夫妻俩就到处旅游,“隔空”收租金。

  2023年至今,裴晨泽团队已帮助17家当地民宿进行了轻投入、微改造,接入线上平台,每家增收在3万到7万元。

  挖掘海洋海岛文化,探索“民宿+”的领头人 

  步入米丘非遗主题民宿,浓郁的海洋海岛气息扑面而来。色彩浓烈的渔民画抱枕随意摆放在沙发上,各种海洋生物的渔绳结装饰点缀着屏风,墙角的展柜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海洋文创产品……

  “来,带上耳机感受下!”裴晨泽热情地邀请记者体验他们的特色项目。站到一幅名为《日落渔港》的渔民画前,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刹那间,周围被“啵噜啵噜”涌动的海水声环绕,一群海鸥鸣叫着飞来飞去,渔船的马达声渐近而后渐远……这些环境音效,让眼前静态的画作瞬间“活”了起来,仿佛将人带入了真实的渔港场景。

  “这些声音都是我们团队实地采集的。”裴晨泽介绍道,“很多客人体验后,都会迫不及待地去附近的渔村和沙滩实地探访。”这种将视觉艺术与听觉体验相结合的创新展示方式,已经成为“米丘”民宿的一大特色。

  在文创展示区,工作人员正在打包前一天客人预订的伴手礼:“东海五渔村”冰箱贴、螺钿镶嵌饰品、渔绳结做的平安扣等30余件文创产品。在众多文创产品中,最受欢迎的是非遗渔绳结手绳系列,这个系列不仅获得了全省乡村伴手礼及文创综合奖项,也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有一定的热度,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这些文创产品大多由当地的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以及渔嫂制作而成,放在民宿里售卖。民宿还会每个月举行三到四次渔民画创作培训,邀请众多渔民画作家共同创作。这些作品根据故事背景、创作意义、版幅大小和绘画难度定价,通常在1000至3000元不等。

  对于想要深度体验的客人,民宿还提供渔民画创作和渔绳结制作等体验课程。“这不仅让客人深入了解嵊泗文化,也为这些渔民画画家等创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裴晨泽说。如今的“米丘”民宿俨然一个小型的“共富工坊”,让更多当地人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今年,裴晨泽计划结合电商业务,开设“超级螺贝商店”,拓宽这些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更多人增收。

  “不同于过去任何时候的游客,如今的游客对旅游要求更高,更注重当地的文化体验。”裴晨泽认为,挖掘嵊泗的在地文化,是推动海岛从观光旅游到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可以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助力渔村振兴发展,凝聚更多的“星星之火” 

  2024年夏天,都市白领高琳来嵊泗旅行时入住了裴晨泽经营的“米丘”民宿,这次相遇彻底改变了她的职业轨迹。“原来在乡村工作可以这样自由而充满意义”。她毅然辞去城市工作,花半年时间在“米丘”民宿学习业务,并于年初在高场湾村开了“海娃小庄”民宿。

  在高琳看来,民宿是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完美选择。她不再是疲于奔命的上班族,而是海岛乡创社群的一员,和裴晨泽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参加培训、交流经验、外出考察,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创业,我们在这过程中找到了人生价值,明白在乡村发展也有前途和未来。”高琳说。

  从短暂旅游到留在乡村,高琳并不是唯一的那个人。截至目前,米丘文旅有限公司通过各种途径,已持续为高场湾村引入了24名青年,还被评为了浙江省青年入乡实践点。

  随着像高琳这样的年轻人不断涌入,高场湾村正焕发出新的活力。高场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四海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咱们民宿生意好了,跟着排档生意也好了,村里还出现了咖啡店等新业态。”村里投资100余万元的海边集市项目即将在7月开业,这将进一步丰富村里的消费场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青年是乡村的希望,就像一颗火种,能为乡村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未来。”作为先行者的裴晨泽有着更深的思考,在他看来,民宿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通过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乡村创业,带动多元业态发展,从而激活整个乡村的经济活力。但想要真正留住这些年轻人,需要为他们创造适合发展的土壤。一方面,需要增强返乡入乡青年的使命感和社会认可度;另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帮扶力度,比如需要政府推出针对乡村青年创业的专项扶持政策,解决海岛发展融资难题等。

  目前,嵊泗县已经与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达成合作,通过引入大学生到乡村实习,既为民宿行业输送优质人才,带动整体民宿产业发展,也为年轻人提供实践平台。

  裴晨泽期待有更多有理想、有拼劲的年轻人加入他们的创客社群,并很好地融入乡村发展,“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只有让青年在这里大有可为,乡村才能真正焕发生机。”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海岛乡村,越来越多的“星火”逐渐汇聚,正在照亮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