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委员“展风采” 担当于行“促共富”

唐赋华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27日 第 03 版 )

  □通讯员 唐赋华

  中共党员委员是政协委员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是发挥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关键。

  他们,胸佩党徽,牢记初心使命,是理想信念的坚定践行者;他们,履职担当,是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积极推动者;他们,立足岗位,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者。

  他们将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政协履职的协商效能,在多重身份的叠加中,找到服务大局、履职为民、贡献价值的最优融合点。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却拥有共同的红色基因与履职热忱,亦同样拥有胸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关切”、力促“业之兴盛”的独特风采与卓越贡献。

  三重角色 书写科技兴企时代答卷

  委员名片:俞黎明

  市政协委员、浙江黎明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相叠加,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市政协委员、浙江黎明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黎明的回答是:以党建红心作为鲜明的航标,画出履职最大同心圆。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作为拥有“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等称号的企业家,在近30年的创业路中,他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委员,不断强化党性意识,以政治灵魂把稳政治方向之舵,并把党建基因深植于企业发展的血脉中,走出了一条党建强、发展强的特色之路。

  先锋底色是党员委员企业家的初心使命。翻开俞黎明的履历,党员身份始终是他最珍视的标签。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从军工企业技术岗位到创业经商,他的每一个脚印都刻印着共产党员的担当。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带领企业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公司内部形成了“书记带头、党员示范、全员参与”的党建工作格局。在高新区两新党组织“比学赶超 争创五星”擂台赛上,黎明智造党支部多次亮出家底,以政治引领把方向、党员带头攻难关等“六位一体”党建工作法,展现了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的突出成效,成为园区两新党组织学习的标杆。

  党组织不仅是企业的政治核心,更是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从40平方米的租用厂房到现代化厂区,俞黎明用20余年时间,将一家气门锁片小厂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发动机零配件生产企业。在黎明智造占地11.33公顷的现代化厂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的标识随处可见。公司把党支部建在生产线上,让党小组活跃在研发项目中,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的同频共振。

  黎明智造的党员干部带头攻克技术难关,推动企业从单一零件生产向系统解决方案转型,公司销售额保持20%的年增长率。在浙江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第七届世界浙商大会上,黎明智造荣获“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殊荣,生产工艺技术稳居世界领先水平。

  深谙“标准就是话语权”的黎明智造一直积极主导、参与《中国活塞冷却喷嘴的行业标准》(JB/T13288-2017)、《内燃机冷挤压型气门桥》(T/ZZB0847-2018)等多项行标、团标的制定,俞黎明深知,舟山的民营企业从“制造”到“智造”,不仅是硬件的升级,更是一场数字化革命。

  在2024年市两会上,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的提案。他建议加快“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大力推动舟山船舶修造、螺杆制造、水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应用产业大脑,加快提升产业大脑核心能力,强化数据计算分析、知识集成应用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升产业大脑的预测、预警和知识管理能力。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深调研、访群众,听民声、察民情,并针对性地为专项调研提供智力保障。在参加市政协“以科技创新引领临港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课题调研时,他建议充分发挥并拓展现有平台作用,打通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调整企业单位的人才评定政策,让一些技能型人才也能享受大学生类似的政策。他认为人才是加强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因素,要加强引进科技型人才。

  大爱担当,俞黎明将党旗辉映下的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基因。20多年来,企业累计捐款近3900万元,荣获“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称号。

  2017年,当儿子俞振寰从他手中接过企业接力棒时,俞黎明只叮嘱了12个字“实业报国,党建铸魂,慈善暖心”。如今,走进黎明智造的党建展厅,墙上“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奖项与“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的荣誉证书交相辉映。“让党旗在企业创新前沿高高飘扬,让政协声音在服务大局中铿锵有力,让企业家精神在党建引领下熠熠生辉,才能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的精彩答卷。”俞黎明表示。

  二十春秋 坚守海岛食药安全底线

  委员名片:陈 翔

  市政协委员、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副院长

  在我市高新产业园区一栋现代化的实验大楼里,身着白大褂的专业人员步履匆匆,操作精密仪器、记录数据,专注守护着食品药品安全。这里是陈翔扎根20年的“战场”。从基层检验员到室主任、副院长,再到2022年当选八届市政协科协界别委员,他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热忱却始终如一。

  “20年,对一名检验人而言不算太久。”陈翔认为,检验技能如同陈酿,需时间沉淀,更需反复精进,“产品合格与否?一次实验常需连续数小时甚至数天,沉心静气是做好这一行的关键。”谈及食药安全,他深感责任重大:“饮食用药是百姓身边事,安全关乎健康。只有守牢安全关,才能守住老百姓的心。”

  敏锐洞察护安全。陈翔的办公抽屉里,保存着一个标有“压片糖果”的包装瓶。几年前,正是这瓶售价不菲、号称对风湿关节炎有“奇效”的“糖果”引起了他的警觉。“效果堪比药品,为何只在线点对点销售?”凭借专业敏感,他决心查明真相。

  初检按食品标准20余项均合格,但陈翔疑虑未消。数周反复求证,比对140余种物质,结果证实猜想:产品成分绝不简单!最终锁定非法添加物——醋酸泼尼松龙,一种强效激素类药物。食品属性掩盖了真相,其含量远超治疗使用剂量,长期服用对人体危害巨大。此类案例时刻提醒他:食药安全无小事,守护人民“舌尖安全”,丝毫不可松懈。

  以“药”为媒惠民生。2003年入党以来,制药专业出身的陈翔始终怀揣为民服务的初心。当选市政协委员后,“如何用好平台资源服务界别群众”成为他更强烈的念头。2022年,在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和市政协委员工委指导下,他召集药品检测、监管领域的委员,围绕药品检查与药事服务深入研讨,创新提出“发挥药品检查资源优势”开展组团式服务的思路。同年9月,全省首个“药品检查服务”委员工作室应运而生。

  工作室秉承“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陈翔与团队成员先后赴多地学习先进经验,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广泛收集解决医药企业实际问题。运行3年来,工作室持续优化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五条路径的“125”工作机制,聚焦技术咨询、政策解答、体系指导、科普宣传、消费维权,吸纳民营医疗机构负责人、省级药品检查专家等力量,提升团队质效;协助落实家庭过期药回收、优化远洋渔民购药渠道、开展中医药科普宣教等,积极推动“幸福药素”助企惠民常态化。这份敏锐与执着,最终化作了服务民生的创新平台。步履不停践初心。“真知从调研中来,良策自实践中出。”陈翔深知,深入调研是委员高质量履职的基石。无论身处政协会场还是检测一线,岗位和身份在变,初心与使命不变。“政协委员不仅是身份,更是责任与信任,必须把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干实干好。”履职以来,他要求自己以行动“秤”起食药安全,“量”出为民温度,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3年多来,不停地思考、求证与探索,让这名食药检人的日常变得更加忙碌,也更加充实。牵头完成1项社会课题研究、撰写提交7篇政协提案、参加3次主题议政,工作成果获省政协领导批示肯定——这是他的履职答卷。但他深知,委员的使命不仅写在提案里,更写在群众认可中。他与工作室成员延伸专业服务触角,凝聚界别力量:为偏远海岛居民送药送检,为村民中药材种植指引“共富”路径,为企业规范生产组织培训,为地区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谈及未来,陈翔最关注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通过自身努力,为发展贡献更多政协力量,这亦是‘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应有之义。”这位扎根食药安全一线20载的委员,步履依旧坚定,目标愈发清晰,用专业力量筑牢守护健康的坚实屏障,让中医药产业助力“海岛共富”的黄金航程。

  一诺万金 践行与爱同行“向善”之路

  委员名片:叶文锋

  市政协委员、普陀山迎宾饭店经营者

  天才蒙蒙亮,叶文锋已拎着菜篮走进农贸市场。这位身着朴素的女性,既是迎宾饭店的掌勺人,也是扎根普陀山30余载的共产党员、政协委员。从诚信经营的个体户,到累计捐赠200余万元的公益“爱心家”,再到为民生疾呼的群众“传声筒”,她用诚信与担当,在东海小岛刻下了温暖的时代印记。

  “普陀山是向善的地方,我想给这里留点烟火气的温暖。”带着这份承诺,自1998年踏上公益之路,叶文锋的身影便穿梭于各类活动间。每年“六一”,她为本地学校送去善款,为孩子送上节日惊喜;重阳节时,为敬老院老人捎去关怀;每年“学雷锋日”“七一”以及国庆期间,为街坊老人购置慰问品;甘肃地震发生后,她带头捐赠5000元;近来,她刚刚为一位白血病患者送去1万元救命钱……公益版图上,处处是她坚定的足迹。

  2015—2018年饭店停业期间,叶文锋没了收入来源,却咬着牙继续资助6名大学生,每人每年2万元。“压力大时钱都得算着花,但我不敢停——孩子们要是受到影响,这辈子就毁了。”为了不给受资助的大学生增添心理负担,叶文锋寄出的每一封信件都隐去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匿名的方式默默守护着这份善意。

  迎宾饭店墙上,静静悬挂着叶文锋的党员承诺书。30年来普陀山的发展与变迁,她始终积极参与其中。叶文锋的饭店曾是普陀山老庵堂,2014年底,普陀山管委会启动最后剩余的19处老庵堂“抢救性”保护和腾退工作。叶文锋耐心地向全家人解释,带头关停饭店,还义务为乡邻做思想工作。

  2023年,在普朱管委会的牵头下,普陀山海鲜协会应运而生。叶文锋深知规范海鲜市场的重要性,主动挑起大梁,挨家挨户邀请岛上排档入会。推行统一价格、网络电子秤时,她遭遇了不少质疑与反对,但她力排众议,耐心解释,用真诚与坚持赢得了大家的信任。3年来,协会不断发展,入会企业从最初的48家增长到62家。更令人欣喜的是,市场秩序日益规范,投诉数量逐年递减,从成立初的一年4家投诉,到今年实现了零投诉的佳绩。叶文锋始终坚守诚信经营理念,全力保护游客权益,用不懈努力让普陀山变得更好,圆了自己身为本地人让家乡更美的梦。

  作为政协委员,叶文锋的提案总是带着“烟火气”。学生心理健康的提案,是她接送孙女时,留意到校园里部分孩子压力大、举止失当的现状,进而调研后提出的;宠物友好提案源于和游客闲聊时,得知大家带着宠物出游却有诸多不便;盘活闲置码头的提案,来自她看到码头资源闲置浪费后,思考如何挖掘其潜在价值;发展低空经济的提案,则是她紧跟时代趋势,洞察到这一新兴领域对地方文旅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作为旅游从业者,叶文锋更懂行业痛点。后疫情时代,她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把租金压力、物流困难等问题整理成报告,向政府反映,帮助个体小微经营户扫除困难;参加政协视察时,她凭借餐饮业经验,针对校园食堂卫生,从食材把控到卫生规范,为师生饮食安全护航。她用专业视角洞察问题,以专业能力解决问题,将行业经验转化为了推动地方发展的强大动力。

  普陀山海风依旧,迎宾饭店炊烟如常。“当下正值旅游旺季,我正在思考要如何让餐饮协会更加充分地发挥监督与引领作用。月底,我们计划为周边老人送去慰问,这是老传统,不能停。我们协会近期还计划去外地考察学习……”讲起后续的工作安排,叶文锋神采奕奕。她是深深扎根普陀山的一棵“常青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党员初心、慈善大爱和政协担当,为这座“向善之地”留下最温暖的烟火气。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政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