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船”为笔 以“海”为卷

——舟山市委党校创新建设“海上党校”综述

何菁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26日 第 01 版 )

  □记者 何菁

  初夏的舟山群岛,湛蓝海域上船只拨开层层海浪。

  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作为中国第一大群岛和重要港口城市,舟山面临涉海党员群众组织难、教育难的现实问题。

  2023年,在我市“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工作牵引下,全市党校系统深挖海岛海洋文化和红色资源,创新建设“海上党校”,构建了以“课堂为主体、船头为本体、现场为客体”的“三体集成”教学模式。

  一艘艘航行于大海的船舶上,一堂堂生动的党课正在开讲,“海上党校”打破了空间限制、教学模式、学员群体等限制,已形成了以“船”为笔,以“海”为卷的生动画面。

  船头党课:传承精神力量

  去年7月16日,一场别具一格的全省党校系统机关党建负责人研学活动在蚂蚁岛举行。而这场研学之旅,早在前往蚂蚁岛的客船上就已拉开帷幕。

  在现场教学船上,普陀区委党校的鲍红英老师带来了题为《传承蚂蚁岛精神 走好新时代共富之路》的船头党课。海风轻拂,学员们围聚在老师身旁,专注聆听蚂蚁岛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翔实的讲述,让大家对即将踏上的蚂蚁岛充满期待,也让蚂蚁岛精神在海风中悄然传递。

  抵达蚂蚁岛后,全省党校系统机关党建负责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足迹,走进人民公社旧址、蚂蚁岛卫生院旧址等现场教学点。在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地方,学员们深切感受蚂蚁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触摸着海岛发展的强劲脉搏。

  走进村史陈列室,市委党校的宁静老师又为众人带来一堂《永不过时的蚂蚁岛精神》微党课。透过丰富的史料和实物,学员们深入了解蚂蚁岛精神的发展脉络及其时代价值,亲眼见证了舟山海洋经济在蚂蚁岛精神激励下实现的华丽蝶变。

  “蚂蚁岛之行让我深受触动,老一辈‘艰苦奋斗、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精神,是我们应当不断传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来自富阳区委党校的一名参与者感慨道。

  近年来,普陀区委党校以蚂蚁岛精神现场教学为重要抓手,以“海上党校”为创新载体,精心打造了一条深受干部群众和游客欢迎的红色研学之路。蚂蚁岛,已然成为“海上党校”生动实践的典范。

  航行课堂:浸润党员心田

  在市委党校副校长张信国看来,“海上党校”以移动课堂为独特载体,将党的理论教育与海洋实践深度融合,打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宣讲阵地。它打破了传统党校固定场地的空间局限,把培训课堂从陆地延伸到广阔海洋,让身处一线的渔民、船员等群体,随时随地都能接受高质量的党性教育和系统的理论学习。

  对于常年漂泊海上的舟山渔民党员来说,伏休季是他们充实自我的“黄金充电期”,码头船头就是他们的课堂。东极镇在伏休期间开展专题党课,深度解读休渔政策,引导渔民党员筑牢生态保护红线意识;桃花镇组织党员骨干讲述初心传承,青年党员分享科学捕捞技术,实现了经验与知识的双向传递;蚂蚁岛管委会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循迹溯源研学活动,让渔民党员在探寻红色足迹中赓续精神血脉。

  为了让党课精准对接渔民需求,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我市党校系统上下联动、持续探索创新。东港街道开展“船声筒”宣讲行动,聚焦渔民转业、技能提升等现实关切,将学习与技术送到船头;六横镇创设“蓝湾论坛”,搭建优秀党员船老大与新船员结对帮扶平台,实现海上作业经验的薪火相传;市交投集团在长峙到六横的航线上开辟“航行的理论课堂”,让科学的理论在蔚蓝的大海上激荡。

  从蚂蚁岛到东极镇,从登步岛战斗纪念馆到东海游击总队英烈纪念园,“海上党校”打破了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桎梏,将课堂搬进渔船、海岛,采用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党课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党员群众的心田。

  赶海教师:书写海洋华章

  90后市委党校讲师秦少帅一次次克服晕船的难受,坚持将党的声音在海上传播;看到学员们认真聆听、积极交流,讲师余蔡彤深切感受到了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与时间场域的深度耦合;讲师史梦圆无数次修改课件,打磨出最生动的“海上党校”课程……

  在推进“海上党校”建设进程中,市委党校着力打造一支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讲师队伍。这些年轻讲师以鲜活生动的讲述方式,赋予党课更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通过创新开展党校微党课等全新融媒模式,进一步拓宽党课覆盖面,让党的理论与关怀传递到更多党员群众身边。

  在“航行的支部”引领下,全市党校青年教师跃动在渔业船、交通客船、渔业执法船等各种船只和航线上,对如何提升科学理论的传播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截至目前,青年教师已开展党课进客船、搭建 “云诵读”、宣讲“面对面”等活动300余场,有效打通了涉海党员群众学习教育“最后一海里”。

  接下来,“海上党校”将继续深耕海岛海洋文化与红色资源,进一步拓展教学阵地;紧密结合舟山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围绕绿色石化、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文旅等产业,开发更多与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生态保护等相关课程;积极推进在新航线上建设“海上党校”,架起陆海两个教学现场;推进市县(区)党校联动,合力打造“海上党校”这一具有舟山辨识度的党建品牌。

  锻造适应海洋发展的“红色尖兵”、打造海洋治理的“移动智库”、在“蓝色疆域”中彰显党校担当……相信今后,“海上党校”将成为我市向海图强征程中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引领广大涉海党员群众在蓝色海洋上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