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定海“三链协同”打造食安共富幸福村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海分局探索海岛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径
周意娜 庄丹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11日 第 03 版 )
□记者 周意娜 通讯员 庄丹红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海分局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紧扣省市局“千万工程”部署,以白泉皋泄、盐仓叉页河、小沙庙桥三个村为试点,创新构建“精准帮扶链、风险防控链、服务保障链”三链协同机制,推动食品安全与共同富裕深度融合,成功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食安共富幸福村样板。通过产业赋能、安全护航、服务提质,形成地标产品加工、文旅融合、电商拓展的多元发展格局,助力农副产品销售质效双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帮扶链激活产业动能 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格局
在定海的海岛乡村,一场以食品安全为基石、三链协同为路径的共富实践正蓬勃展开。定海分局立足资源禀赋,构建“地标产品+文旅IP+电商直播”产业矩阵,推动各村差异化发展。
皋泄村通过引入可移动电场恒温冷库,将杨梅保鲜期延长至30天,有效破解鲜果损耗难题。同时,引入东都酒业等10家深加工企业,建成杨梅酿酒线、柚子加工基地,年消化鲜果200余吨,开发杨梅酒、柚子茶等系列产品,次等果利用率提升50%。此外,设立地理标志服务小组,推动86家次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红标,浙食链上链率达93.02%,实现全程溯源,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拓宽增收渠道,皋池村打造“柚香梅林”直播间,培育本土主播30余人,开展党建、青创直播20余场,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通过实施统一品牌、品控、物流的“三统一”模式,香柚线上年销量达40万斤,助农增收200余万元。同时,组织电商、加工、合规培训60余场,培育“土特产推荐官”30人次,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皋泄村以朱缀绒先进事迹陈列馆为核心,整合香柚园、展厅等节点,带动周边10余家餐饮新业态发展。融合东海文廊驿站等景观,打造“果意宽窄巷”,开发“蔬菜认养”“花香暖岙”等特色项目,形成“春摘杨梅、秋采香柚、四季游园”的农旅IP,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叉页河村以“翁山丰物”共富工坊为核心,通过专业团队指导优化生产流程与展销布局,实现年助销农产品超25万斤。村内设立免费共富食品摊位,带动村民日增收超300元。同时,开发“滃山丰物”小程序,打造“叉页河味道”直播矩阵,月均线上销售突破3000单。此外,工坊还为裹粽工坊提供工艺标准咨询,助力“云上粽铺”销售700余单,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为保障食品安全,叉页河村对古樟驿简餐点实施简易“五常法”管理,并引入色标管理系统,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在节假日客流高峰期间,加强抽检监测,指导餐厅扩容就餐区至400座,确保单日2000人次用餐安全,为游客和村民提供了放心的餐饮环境。
通过推广无人扫码售卖,叉页河村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结合“裹粽大赛”等活动,普及食品安全规范,惠及村民200余人次。创新推出的“幸福食堂2.0”线上配送服务,为老年群体提供定制餐食,进一步提升了便民服务水平。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392.9万元,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34.5%,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庙桥村通过深度挖掘三毛文化IP价值,推动“小沙女”共富工坊建设,带动30余名妇女就业。同时,优化“三毛梦里茶社”包装标识,指导“台爸王”台湾小吃开发特色产品,并上线“遇见小沙”文旅小程序,通过“台湾美食夜市”“樱花节”等活动,打造集研学、餐饮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针对美食节等客流高峰时段,庙桥村加强巡查抽检,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此外,指导三毛故里餐厅优化后厨动线,提升“三毛套餐”加工规范性,并与锦沙文旅品牌联动,强化露营基地、果蔬基地的食材管控,确保食品安全无死角。
通过多次商谈“三毛”相关商标注册事宜,创新民宿与村咖茶社协同监管模式,实现了文创产品标识规范化,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风险防控链筑牢安全屏障 构建全域食安监管网络
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定海分局创新建立“1+3+N”全链条协同监管机制(“1”即以市市场监管局为统筹核心,“3”即联合公安、卫健、农业农村三大职能部门,“N”即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通过联合执法、数字赋能、专项整治等举措,着力打造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定海分局联合公安、卫健、农业农村等多个职能部门,成立了专项联合执法小组,重点针对村内网红咖啡店、特色餐饮等新兴业态开展精准监管,采取“靶向施治”的工作方法,累计开展联合检查8次。在联合执法中,发现某网红咖啡店存在原料储存不规范(生鲜食材未区分存放)、员工健康证过期等问题,执法人员要求立即整改,并跟踪复查后实现闭环管理。通过这种精准监管模式,已成功闭环整改安全隐患21项,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
在技术应用方面,大力推进“阳光厨房”建设,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和物联感知设备,实现了对后厨的实时监控,目前,农村家宴及景区餐饮的“阳光厨房”覆盖率已突破80%。同时,创新建立“快检车+检测点” 联动机制,配备专业检测车辆和便携式检测设备,深入田间地头和农贸市场开展快速检测。在对外卖餐饮店进行突击检查时发现,个别外卖店后厨卫生不达标、餐盒密封性不符合要求,通过“快检车”现场抽样检测,责令停业整改并公开通报,后续通过“阳光厨房”实时监督整改成效。外卖骑手小李反馈:“联合检查后,现在商家包装更规范了,我们配送时也不用担心食品安全连带责任。”今年以来,已完成农产品快检112批次,问题处置闭环率达100%。
针对农村地区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重点检查了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等经营主体,严查过期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在一次联合执法中,查处几家无证加工腌制品的小作坊,执法人员发现有部分原料已过期,通过“检测点”联动机制快速检测出亚硝酸盐超标,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形成执法震慑。截至目前,共查处整改各类隐患27项,推动“明厨亮灶”率达95%。
下一步,定海区将持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通过科技赋能和多元共治,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服务保障链夯实共富根基 创新惠民便民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定海分局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构建完善的服务保障链,在食品安全、科普教育、政务服务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便民举措,取得显著成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定海分局创新构建“15分钟食安服务圈”,将食品安全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在村文化礼堂设立互动体验区,通过开展“节气食安课”等特色活动12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村民王女士表示:“这些活动生动有趣,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辨别食品标签,吃得更加放心。”
针对景区人流量大的特点,分局还设立了流动消费维权驿站,实现消费纠纷现场调解率100%,有效维护了游客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处理消费投诉120余件,满意率达98%。游客张先生反馈:“在驿站工作人员的调解下,购物纠纷10分钟就解决了,效率非常高!”
依托新建的2个区级食安科教基地,定海分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科普教育形式。基地引入VR捕捞等12项前沿技术,精心打造“深海到餐桌”沉浸式场景,让参观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开发了“柚香梅林”“渔都厨房”等系列特色课堂,通过互动体验增强游客对本土特产的品质认知和消费信心,也进一步提升了保护食品安全的意识。
在政务服务方面,定海分局开通“证照办理直通车”,为“浙产好食品”相关主体提供“上门办+容缺办”的贴心服务。通过加强证前指导、简化审批流程,有效降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乡村创业活力。截至目前,已为12家小微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证照办理服务。同时,分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专题培训,培育“土特产推荐官”30人,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助力特色产品销售。
定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服务创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多基层实践样本!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海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