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你有鸿贞女中校长裘金女士的信息吗?
上海刘振纲先生希望找到这位舅母姐姐的故事 父母曾告诫“要以裘家长辈为榜样,为社会做贡献”
黄燕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10日 第 03 版 )
图为1932年定海女中校景。1926年,刘鸿生邀集热心办教育人士,创办舟山第一所女子中学“私立定海女子初级中学”,1934年,学校更名为“私立鸿贞女子初级中学”。
1932年担任定海女中校长的裘金
1932年在定海女中任职的裘爱梅
□记者 黄燕玲
“我想通过《舟山日报》,找寻更多关于裘金女士的信息。她应该是我舅母的大姐,曾担任舟山私立鸿贞女子初级中学的校长。”
前几天,记者接到了一通来自上海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77岁的老先生。他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上海,却讲一口流利的舟山话,言谈间习惯说“阿拉舟山”。
记者不禁好奇,老先生和舟山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他又为什么会想找寻舅母姐姐的信息?他要找的裘金女士与舟山又有什么样的渊源?
“我的爷爷是刘鸿生同宗同族的堂兄弟”
老先生名为刘振纲,是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员,热爱历史文化研究。
之所以讲一口流利的舟山话,是因为他的祖辈是舟山人。“我的爷爷是刘鸿生同宗同族的堂兄弟。”刘振纲说。
刘鸿生是舟山籍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许是家族的传承,许是舟山商帮精神的激励,刘振纲爷爷在年轻时,毅然踏上了前往上海闯荡的路途。
爷爷曾是定海县榜上有名的秀才,因为有文化,初到上海就在英商华顺码头找到了一份管理工作。在这里,他碰到了刘振纲的外公,同样从事码头管理的舟山人。
因为是老乡,又都是文化人,两人很快熟悉了起来。两人感情之好,好到爷爷去世的时候,大家都瞒着年迈的外公,生怕他听到消息身体受不了。但外公第二天还是找到了刘振纲的父亲,问:“你父亲还好吗?我昨天梦到他,他说要先走一步。”
正因为两人相见恨晚,在他们的撮合下,两人的小孩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这就是刘振纲的父亲和母亲。
刘振纲父亲这一辈,依然保持着舟山人艰苦奋斗、敢拼敢闯的精神。
父亲私塾毕业以后,就去大连的怡大洋行做练习生,因为吃苦肯干,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最后来到上海,前往刘鸿生兴办的龙华水泥厂任职。
“虽说我们家和刘鸿生带点亲戚,但刘鸿生对待公司的招聘一直很认真,他坚持量才录用,父亲能得到这个职位,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并不是依仗亲戚关系随随便便进去的。”刘振纲说。
无论是爷爷还是父亲,一直念叨着舟山,念叨着和家乡有关的人和事。即使来到了上海,家里也从没断了和舟山亲戚的联系,逢年过节互道祝福、互赠礼品是常态。
因为对故乡的思念,家里一直都讲舟山话,即使刘振纲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上海,家里人教他的依然是舟山话。这就是为什么刘振纲老先生习惯说“阿拉舟山”。
也因父母的教导,刘振纲一直怀揣着对故乡的深厚情结。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如今我的哥哥姐姐都走了,能和我说舟山话的人也没有了。”这些年,刘振纲一直守着熟悉的乡音,也守着对家乡的眷恋。
“我的舅母和她的兄弟姐妹都很优秀”
刘振纲的外公外婆共有七个孩子,他的母亲排行第三。众多舅舅姨母中,让刘振纲印象最深刻的是排行第二的舅舅林孝先。
林孝先是刘鸿生第四子刘念智的同学,学生时代,两人还经常相约一起踢球。
因为关系好,所以在林孝先谈婚论嫁时,刘鸿生主动帮他牵线搭桥,让其与私立鸿贞女子初级中学的教员裘爱梅结为夫妻。
对于裘爱梅这个舅母,刘振纲印象深刻。
她是浙江杭州人,和舅舅林孝先一样,是大学生,弹得一手好钢琴、写得一手好字。说起来,她还是刘振纲姑姑的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舅母十分负责,很多受过她教导的学生都很喜欢她,其中就包括刘振纲的姑姑。即使后来姑姑远嫁,依然心里念着当年的裘老师,不远千里为裘老师寄来毛衣、饼干,以表对老师的敬意。
舅母脾气极好,她和舅舅成婚以后,便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刘振纲的外婆跟随他们住,舅母把婆婆照顾得极好,即使舅舅被刘鸿生任命为大中华火柴厂的资方代理人,需前往青岛工作,舅母还是坚持留在上海,只为方便照顾婆婆。最后实在是因为长期两地分居多有不便,思虑再三,舅母才决定搬去青岛和丈夫团聚,外婆也搬到了刘振纲父母家住。
舅母即使去了青岛,但心里一直记挂着自己的婆婆,经常往家里写信,有时和信一起带到的,还有她给刘振纲打的毛衣。
一得空,她也会回上海探亲,在刘振纲父母家小住一段时间,陪陪婆婆。就是在这段时间,刘振纲才知道,原来舅母的兄弟姐妹都很有出息。
他们中,有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有曾任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妇科主任的裘笑梅。
还有些人刘振纲记不得名字,但记得他们的成就:有人曾担任上海闸北二中教导主任,有人在音乐方面小有成就……
另外一个就是舅母的大姐裘金,她和舟山有着不小的渊源。
裘金是著名的才女,她于1928年获沪江大学教育科学士,1929年应刘鸿生的邀请,从杭州来到舟山,担任由刘鸿生创办的私立定海女子初级中学校长,1934年,学校改名为私立鸿贞女子初级中学,她继续担任校长,为舟山的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她担任校长之后,将妹妹裘爱梅也邀请来学校当教员。这就有了舅母和舅舅相识时,在私立鸿贞女子初级中学任职的经历。
“我希望可以将裘家的家风传承下去”
舅母的兄弟姐妹都能如此有成就,不得不提舅母家的家风。
舅母的父母格外开明,从不重男轻女,而是竭尽全力供每一个孩子读书学习。因此无论是舅母裘爱梅,还是舅母的大姐裘金,抑或是小妹裘笑梅,都是大学毕业。
刘振纲曾听舅母说起,舅母年幼时,家旁边有一家饭店,她的母亲每天晚上都会向饭店要来剥剩的虾壳,拿回家放在汤里提鲜。之所以如此精打细算,就是为了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子女的教育上。舅母的母亲曾说过:“再苦不能苦孩子。”
这些故事,都是刘振纲从外婆地方听来的。“小时候,外婆、父母他们经常讲起裘家的故事,常常告诫我们,要以裘家长辈为榜样,长大后为社会做贡献。”
因为对长辈的敬仰之心,刘振纲想了解更多关于祖辈和父辈的人生故事。他翻阅了裘法祖、裘笑梅的诸多资料,当得知裘金曾在他的家乡舟山担任校长后,便想了解更多她的过往。
其实,对于舅母大姐的名字,刘振纲之前还有一些误会。毕竟当时听长辈聊过往时,他年纪还小,因此记忆难免有些错乱。他记忆中,舅母的大姐叫做“裴金”,在私立鸿贞女子初级中学担任校长。后来通过舟山文史专家的考证,确认舅母大姐应为裘金女士。
这个误会解开后,刘振纲想了解更多。比如舅母叫裘爱梅,她的小妹叫裘笑梅,都带有“梅”字,但大姐为什么单名一个“金”字?
又比如,经舟山文史专家查询,当时私立鸿贞女子初级中学除了裘金、裘爱梅之外,裘姓的还有裘纯之、裘修梅、裘因梅,不知这些与刘振纲的舅母裘家是否有关系?
故土难离。“我和外婆差70岁,老人家喜欢怀旧,所以我的小时候,是浸在外婆回忆的故事中。”刘振纲说。当时七八岁的刘振纲听外婆讲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现在他也到了外婆的年纪,也开始怀旧,他想找寻更多记忆中的线索。
外婆、父母一直强调的“要以裘家长辈为榜样,长大后为社会做贡献”的话语萦绕在耳边,因此他想寻求更多关于裘家的信息。
如果您有私立鸿贞女子初级中校长裘金女士的消息,欢迎与海潮人文联系,联系方式:18858391233,我们一起补充这段历史,以了刘振纲先生的夙愿。
图片由舟山市文史馆研究员邱波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