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等米下锅”难题得解

舟山首次进口氢氧化镍钴

刘凯 张旭东 曾益铭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07日 第 01 版 )

  □记者 刘凯

  通讯员 张旭东 曾益铭 文/摄

  本报讯  6月5日,满载着新能源产业原材料的“长生”号货轮顺利靠泊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码头(见图)。船上近5000吨的特殊货物——氢氧化镍钴,是舟山口岸的“新面孔”,也是我市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关键原材料。这批货物的运达,为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据介绍,这些货物是浙江聚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三元锂电池的重要正极原材料,该电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中。

  首船进港的氢氧化镍钴原材料货值1.2亿元,可加工生产4500吨正极硫酸镍电池,是高价值原料。“综保区码头以前是一个普货码头,这次进口的货物是危险品,我们码头已经提档升级具备危险品作业资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迟告诉记者,早在2023年4月,码头和企业就已经针对该货种进口进行洽谈并提早开展作业能力提升、人员培训、资质申请等相应准备,“除了原料进口,企业未来产品出运也会从我们码头走,预计每年能增加40万吨的吞吐量。”

  聚泰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形成以生产电池级硫酸镍、硫酸钴等电极材料为主,覆盖风、光、网、储一体化蓄能项目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我们的生产线搭建基本已经收尾,就等着原料到位了。这票业务也开了舟山进口九类危化品的先河,对于我们整个进出口还有国际贸易来讲都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浙江聚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部长胡慧莹信心满怀。浙江聚泰80%~90%的原料都需要通过水运从国外进口,此次业务的实施也受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广泛关注,将加快推进镍产业链落地舟山。“我们也更有信心,未来将更多业务放到舟山来,尽快形成集聚效应。”胡慧莹说。

  随着生产原料的到位,浙江聚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预计在今年7月下旬投产,首批产品将在9月初下线。